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精髓?
明心见性就是,排除心中的杂念,觉悟人的本性,把它完全地真正的表现出来。心情能够清静下来,做什么都会精神振奋,就会使人快乐无比。
克里希那穆提如何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心”就是了知在人类世界所应有的作为,由自己的灵性来明悉与体证。“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明白体证天地演绎对一切有情众生皆一体如是。 要知道在凡尘,不论在任何地点、环境、时间、空间,皆可见到自己的本性。
见性的体证,必须要将自己的心灯来点燃。否则,任有再大的功德,仍无法跳脱三度空间的束缚,仅是在未来与下世有再修持的因缘而已。
明心见性是要在觉性中来成就。而觉性必须要在人类世间来达成,让自己体证生存的辛酸过程,在酸甜苦辣中去印证自己生存的一切取向,更让自己在生存中不会脱离人世间的群居社会。觉性是了知天地万物的根本源。生活的过程就是让自己明了「觉性的根本源」。若脱离生存的取向过程,摈弃了生活的润生过程,就难有真实的生存经验去作内心世界的滋润资粮。
生存的过程,皆在“无常”中造就。无常是对自己在生存过程的取向中,去作自我成长的历练。在人生的每一日当中,一切生存取向,有时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有时是一种学习的成长,有时是一种过程的穿流。每一个动作皆关系着自己的灵性是上升还是下坠,这由每个人思想意识所导致的生存取向来决定,就看自己怎样来筛选了。
明心见性开悟的境界?
明心见性的境界各有不同。
明心见性的本质是发扬善良的天性。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一但被外界的事物所蒙弊,就不知对错非得受过教训之后改变自已的看法。而明心见性之人发扬善良的天性,认为人就应孝顺父母,坚持正义,帮助人就是帮助自已,理解人不说无德的话,不做无德的事,看问题看的准,办事效率高。遇事有主见,即不高看自己,也不小瞧别人。心态好不人云而云,有先见之明。
明心见性不矜不伐出自哪里?
明心见性:
指研究哲理的人,能洞明心性的本源。也指摒弃世俗,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明白人生真谛。
出自唐·王叔通·《唐故了缘和尚灵塔铭》:明心见性,厥为了缘。
不矜不伐:
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缘起性空明心见性意思?
明心见性,就是明白本来的心,本来就有的心不是靠修来的,修不修他本来就有。见性是见到本来具备的自性。总的来说就是明本心见本自性。
缘起性空,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是依赖许多条件和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性质,随着条件时空不断变化,暂时形成的事物,他也随之变化,所以万事万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相状,他都是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才叫缘起性空,性空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