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资料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扩展资料: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
延伸阅读
京剧内容是什么
京剧的内容包括如下: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京剧概述
1、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2、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关于国粹京剧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
关于京剧起源: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从而使之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京剧的兴起:
1883年-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20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京剧遭遇重创,在此不便详述。
京剧名角
老生三鼎甲
程长庚 、张二奎、余三胜
同光十三绝
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须生
前
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
后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谭派传人
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
关于国粹京剧:
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也没有“封”的仪式,就是共识而已。为什么京剧会定为“国粹”有两层含义:
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之为“国粹”。京剧以歌舞演绎故事,是各行类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艺术的综合体现。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出。它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其影响力据各剧种首位,受到各族人民喜爱。剧的行当有:“生、旦、净、丑”。京剧的四功五法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2、国粹的另一层意义来自于国际对京剧的评价,世界上对京剧艺术赞叹不已,称为东方的歌剧。京剧是集歌剧、音乐剧、舞蹈、话剧等舞台艺术的集大成剧种,这是西方艺术所没有的。
京剧资料分条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什么是京剧京剧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二:京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表演的程式化,京剧的表演过程和形式都是固定化的,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2、服装的规定,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服装和图案。
3、舞台,京剧的舞台没有大幕,因此观众能够非常清晰的看见舞台,而且舞台一般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4、唱腔,京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唱腔主要以西皮、二簧为主,其中西皮主要用来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主要用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5、结合多种表现形式,京剧包括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6、虚拟性,通常京剧演员会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