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古时没有电子游戏,人们都玩些啥?

没关注?伸出手指点这里—
眼看这年过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开学,不少家长又开始头疼起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论调:把电子游戏都封杀了,孩子就能好好学习了。
emmm…怎么说呢,虽然现在的学生确实在电子游戏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但是玩电子游戏和影响学习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换个说法来讲,即使没有电子游戏,人们还会去玩其他的东西,飞鸟、游鱼、爬虫,都可以拿来玩。说白了,爱玩属于人类的天性,解决填饱肚皮的问题之后就会想着来点精神上的刺激了。
清朝时,人们喜欢斗蝈蝈、斗蛐蛐,下到刚学会奔跑的孩童上到五六十岁的长者,手里拿着蝈蝈笼子到处闲逛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不少八旗子弟在逃命的时候还不忘抱着蝈蝈葫芦。除了玩虫,富人们还喜欢玩鸟,要是遇到品相好声音响亮的鸟,恨不得自己吃粗粮也得把钱省下来喂鸟。老舍的《茶馆》里就有这么一位松二爷,早先家境殷实,每天游手好闲,逗虫遛鸟无所不精。后来家道中落,饭都快吃不上了还不忘他那一只小黄雀,听一声鸟叫都忘了自己还饿着呢。
虽然清朝没有现在的游乐园,但是各种茶馆、戏园、酒楼的生意都好的不得了。八旗子弟们早上带着鸟笼出门听戏,中午到酒楼茶馆吃饭,午饭后到澡堂子泡上一下午,等天黑了才回家,这一天玩的够尽兴了吧。要是按照现在部分家长的想法,这些八旗子弟的家长一定会问:要是没有这些鸟啊虫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家里的公子是不是就能安心干正事了?答案当然是……不能。历史记载斗蛐蛐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那我们不妨看看唐宋之前的人们都玩些啥。汉朝的时候人们流行玩一种叫“六博”的棋类游戏,以吃掉对方的棋子为胜利(围棋古称为“弈”,因此“博弈”在古时是下棋的意思,后逐渐成为管理学名词)。
六博这种游戏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运气成分,所以当时的人们在玩六博的时候就经常起冲突。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刘贤到长安觐见,陪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喝酒玩六博,结果两人因为棋路争吵了起来以至于动手。占据主场优势的刘启顺手抄起棋盘就把刘贤打死了,这一下就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赌博。
既然六博玩不了了,那咱玩点别的吧。汉朝时斗鸡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一种游戏,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都对斗鸡乐此不疲。那个时候要是有手机的话,应该所有人都会安装线上斗鸡的APP,名字大概会叫“斗鸡荣耀”。到了汉末至曹魏时期,先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一篇《斗鸡诗》,后来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又筑起了斗鸡台,斗鸡的兴盛可见一斑。
当然,要是觉得斗鸡下棋没啥意思,你还可以玩蹴鞠。踢得好的话保不齐就有哪个喜欢蹴鞠的显贵看上你,提拔你当个一官半职(高俅:一想起来我都佩服我自己)。如果觉得这些不够刺激,在当时还有秘药“五石散”。这种药是用五种石药制成,性子燥热,据说最开始是风寒病人专用,后来有人发现服用五石散后会使人精神亢奋,于是五石散就从药方变成了古代的致幻剂,类似于现今的摇头丸。最早大力推广五石散的人,是曹操的女婿、金乡公主的驸马何晏(曹操:怎么啥破事都有我)。历史记载何晏性格放浪不羁、恃才傲物,这与他平时大量服用五石散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何晏通过长时间的服用还发现五石散可以提高男性某一方面的能力(也有可能是何晏自己修改了药方),这更使得当时的显贵纷纷开始服用五石散,一时间成为一种风气。
(电视剧《虎啸龙吟》剧照)不过五石散作为石药,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长期服用会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轻则瘫痪,重则丧命。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的创始人,西晋司空裴秀就因为服用大量五石散中毒而亡。这说明了啥,这说明从古至今玩脱了都有很大的危险啊。如果要形容一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堂之上的达官显贵们在服用了五石散后药力发作的样子,建议打开《植物大战僵尸》,那场面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美国大选形势一夜反转,电影都不敢这么演
一个华人川粉的末日
月壤不能种菜,同志们把手里的锄头放下吧
冬天一到,南方冷还是北方冷的话题又来了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原创不易,请给作者一个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