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
作者 ▏平叔
临近过年,聚会密集,酒场合亦密集,对酒的恐惧也增多。
我是一直喝酒的,但只喜欢三两好友一起小酌,因为这种场合说话方便,喝酒也自由,很少有强人所难的劝酒。却因能自由喝酒,于是心情舒畅,反而会有超常发挥,论起来并不比那种大场合少喝多少。
我喝酒不喜欢劝人,也反感人劝我,尤其是那些一旦喝多就控制不了四肢和情绪的人来劝酒。这样的人我见过太多,本生酒量不咋个,却总愿意没完没了地劝人喝,然后结局是我尚清醒着,他却是五迷三道,是断片,是人事不省。犹如木船打航母。
劝酒之风,说来已久,古早有之。不知这算不算得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之一层。反正每逢喝酒,必有人跳出来劝酒。也不管对方有量还是没量,都得经受这酒场合严峻的考验。不然,最好别来!
经常剧情是这样的。
佳肴齐备,主人或主持人举杯:“薄酒一杯,不成敬意,干!”薄酒其实不薄,起码介于65度至45度之间。席间量大的如饮甘露,慨然从命,得其所哉;量小的如喝敌敌畏,心惊胆颤,苦不堪言。然而主人精诚之极,盛情之极,不干,您来干吗?只是吃肉吗?
能不能喝是个酒量问题,干不干则是个态度问题。在中国,凡事都要讲个态度问题,态度对了,人就对,态度不对,你娃就不是人。关乎态度的大事情,你虾子自己看倒办!
还是算了,不要作思想斗争了,咋个斗也斗不过态度问题,还是端起杯子,干了算逑。
待酒过三巡,开始打庄,其实就是军阀混战,捉对厮杀。待硝烟散尽,按一桌十人计,你至少得喝九杯酒,若你自己再冲杀一圈,不多少,正好十八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
十八杯有多少酒?倘若你还清醒,就很容易算出来,如果是二钱杯,就喝了三两八,如果是三钱杯,就已经超过半斤酒了,如果是大号的四钱杯,那你已经是神仙了……哈哈!
不着急,战斗还在继续,酒友们还需努力。这时,必有满怀仁心的仁者恭谦起立:“我今天借花献佛,敬诸位一杯,干!”那主人明显是故意借花出来,不言语,竟率先仰脖子一干二净。
看见主人都先干了,在座熟与不熟那些人还好意思不干吗?
别不识抬举啦,干吧!
于是,嘴巴是默默地干掉,肚子里却翻江倒海,酒气顺着喉咙欲冲霄汉,怎么办?只能是压、压、压,千万不能井喷。饭局之上,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不愿当佛的,于是就被这献佛的酒吓破了胆。
“不行,不行,我实在不行!”告饶之声不绝于耳。
“先干为敬!”献花者绝不同情弱者,先给你来个杯底儿朝天,就看您赏脸不赏脸啦!
讨价还价没用,别磨蹭,干!
有道是真人不轻易露相,待众人微醺,总有酒中豪杰站出来小露一番峥嵘:“三杯为敬!”眼见得一溜三个酒杯斟满,规矩是一气连干,方为敬意。
人家豪杰先干了。
你咋办?
局势在发展,已经到了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程度。
酒场如战场,没有豁出去视死如归的精神您最好别往里掺和。于是乎,酒盖脸,举座昏昏然。
再也分不清盘子里是红烧鱼块,还是红烧鹅卵石;也不认得那谁是生人,谁是买单的主人。
酒倒是把一桌子的人给团结在一起了,只是脑子里一片天旋地转,早已分不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了。
“直接小钢炮!”强中自有强中手,藏龙卧虎,席间从来不乏酒仙高人。一个个小钢炮斟满,干下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开始打擂台比武了!
弄死当睡着!
是钢是铁告才晓得!
这时,一桌子人的音量骤然都提高了八度,一桌子的人都成了顽童,美酒也成为玩具,酒场合成了魔术、杂技、武打、简直就是五花八门……有的往纸巾里面吐的,有的人往碗里吐,有的人往兄弟背上吐,还有往鼻子里面灌,还有往人身上泼的……酒厂好不容易酿出来的美酒,此时竟然连尿水都不如!
有道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一时间,醉眼相对,大哭大笑,载歌载舞,真情毕露,一群残兵败将,倒也醉态可掬。
这才是经历劝酒之后的人间百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