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继文
今天早晨很有幸读了莫怀戚的《散步》,平实的语言、朴素又滚烫的亲情、竟让自己泪水涟涟。眼睛还没有消肿就匆匆来到幼儿园,老师惊诧地问我是怎么回事,于是再次讲起这篇散文。明明自己平日很难记住什么东西,忘性真的很大的,但不知为什么,竟然能够把整篇文章差不多都背诵了下来,就在自己讲述时眼泪又情不自禁流下来……
人的年龄越大,好像感情会变得越脆弱,看到真情实感处,就忍不住要落泪,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关于她的点滴小事。
? ? ?
七十年代初,家家的生活都不富裕,如果家里有人病了,或者出现洪涝灾害,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就只有出去乞讨,要口饭吃。当时,我们家也来过不少的乞讨者。一年冬天,家里刚刚吃过午饭,就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问家里还有没有吃的东西。我们本来中午吃的都是昨天剩下的玉米饼还有今天母亲做的白菜,已经一点儿都不剩,哪里还有吃的给别人呢。于是我就跟那个老人说,我们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让他到别人家去问问。这时母亲正巧看到这一幕,她对我说:“闺女,快把老人家请到屋里暖和暖和。”接着,母亲与老爷爷唠起了家常,问老爷爷是从哪里来的,同时母亲麻利地和起面来,要给老爷爷烙张我们都舍不得让吃的白面饼。
当时我真的有些想不通,家里的白面一直都是留给爷爷奶奶吃的,或者招待家里来的客人的,如果还有剩余,母亲才会留给我们姐妹几个人吃,现在来了一个乞讨的,居然成了家里的贵客。尽管我心里十分不愿,但还是按照母亲的要求帮助拿了一棵葱,给老爷爷烙了一张葱花饼,妈妈还一直歉疚地解释家里也没有什么菜的。老爷爷很感激,把一大张厚厚的饼包起来。临走的时候,母亲让我们和老爷爷说再见。目送着老爷爷的背影,就在老爷爷都要到院门时,母亲却把老爷爷又叫住了,原来母亲看见老人棉鞋的后脚跟部位鞋底与鞋帮分了家,又让我把父亲的一双棉鞋送给他。
老爷爷走后,母亲告诉我:“如果家里不到了没米下锅的地步,谁能够低头上街要饭呢,谁都有个难处,有困难大家就要帮一把。”
一家人
朱继文老师幼年时期(下排右一)和父母、妹妹们
小的时候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只觉得母亲朴素的几句话就直击灵魂,让我突然愧与自己的狭隘,突然能够感受到乞讨的老爷爷的辛酸不易,突然感到平凡的母亲身体里那颗温暖的心灵。
长大后才逐渐明白,那是善良的影响与传递,是母亲对我的滋养和浸润,是她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要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又或许,母亲不自知这是“美丽的善良”,这只是她的生活中普普通通、自然而然的小事,只是她本能般的大爱与怜悯罢。
而这些,却铸就了我。我身上其实一直有我母亲的影子。后来投身教育事业,才真正体悟那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会从他们认为最亲密的人比如父母和教师身上汲取到营养,慢慢筑构成他的血肉和骨骼。我们做教师不是简单地教给儿童知识,更是引领孩子做人、做善良人的过程,是在用我们人的本性去感染儿童的过程。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也献给屏幕前所有的教师。愿我们像我们的父母辈一样朴素深远,看待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如同看待开在春日中的一簇簇小花般慈爱包容。与世界温暖相拥才会自觉推开生活的平淡,遇见生活的辽阔。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安康、万事顺意,母亲节快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朱继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