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院长:
你好!
经过整整一年的进修学习,按照院里的工作安排,我在二病区担任了一年半的主管主治医师,完成了以下工作:
1、负责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工作,指导住院医生和实习医生完成病人的初步诊断、治疗和下一步诊疗计划,为科室主任查房做好准备。
2、独立解决一般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初步制定诊疗计划和调整方案;解答下级医生提出的疑问;配合科主任组织科室工作,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共同针对典型、疑难、复杂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和会诊查房。
3、负责带教院中指派给我的实习医生,辅导他熟悉、掌握新入院病人的接诊、问诊、体查、病历书写、下医嘱等基本技术,并指导住院病人的日常查房、医嘱变更、病程记录、办理出院等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4、独立管理病人,参加科内轮值班。
5、接受其他科室的会诊邀请,完成科室之间的协同治疗或转诊。
6、配合北京心血管专家完成特需门诊坐诊和各病房会诊查房。
7、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如需要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完成转诊、转院。
8、帮助科主任协调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解决矛盾。以保证病区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对以上各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和我的一些感受作了一一汇报:
1.初次查房:
初次查房对于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和诊治方案的初步确定至关重要。特别是目前我院的情况而言,收入较高的患者几乎全部被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相对供血不足等症状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心脏病都等于冠心病。还记得阜外地区的主任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诊断严格,治疗从宽”,说的就是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更精确的诊察手段,可以权宜性地采取试验性治疗。但是这是一种无奈的做法,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难免会出现误诊甚至误治。
2、组织讨论、会诊,解决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的疑问:
首要的是诊断问题。众所周知,治疗可以大致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一种是上策,一种是下策。一个大的医院,小到一个医生,手段的高低,水平的高低,都取决于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决定治疗水平高低的前提,是你的诊断水平。就某种观点而言,大医院、高级医生都是给人看病,小医院、低级别的医生给人治病。现在的医疗市场,最具含金量的资源就是门诊病人,一是参保人在门诊的花费。再者就是体检人群,没病也每年来检查一次是否健康,你的保险管不着!
要做到给病人看病(二级预防),对没病的人进行体检,并做健康指导(一级预防),在医院里,就是拼设备、拼检查手段(二级预防);
若能及时调整我们的角色定位,适时抢抓门诊病人和体检人群这两大“蛋糕”,就能大大提高所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全体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将我们的生存空间延伸到更多病人的二级预防领域,甚至是全民一级预防。下一步,医生将出诊。那你是个合格的医生吗?住院医生、主治医生、主任医师,如何区分谁高谁低?看看你的诊断水平!
顺便提一句:一个好医生,他有目的性的检验,是要为自己的判断提供证据,而不是“机关枪扫射”!
经过个案讨论、会诊查房,基层医师对上级医师有何期待?不要你告诉我这药的剂量是0.1还是0.2,你要告诉我这是什么病!
最起码您要告诉我现在可以按什么病来检查、去治疗。有些上司医生查房,对诊断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而把所有的注意力(或者说权力)都搁在下级医生的药方上,更糟的是,这些修改往往完全偏离了指南的“指南针”!
想起我们的院长说过:现在是《指南》时代,如果有谁又固执地坚持非标准化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最终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因此,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为会让我们整个团队和医院面临法律风险。解决这种一言堂模式的办法从来没有存在过,那就是案例分析和会诊查房。
近半年来,由于我们坚持组织病例讨论,及时召开会诊查房,使二病区的诊治水平有所提高。
为我们敬爱的天使奉上了办公常用PPT模板,由氢元素49pic.com提供,希望能帮助您们提供繁琐工作的效率,让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