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日》(宋)秦观
《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先从晚上的雨写起。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诗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开朗,对景物便充满了爱护和欣赏。这时候,呈现眼前的是经过雨洗的碧瓦,格外苍翠,闪动着湿润的光芒;更可人的是花:芍药花残留着雨珠,蔷薇花娇柔地斜倚着。诗随着诗人的心情用上了拟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显得多情善感,表现得十分细腻。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绵绵春雨,伴着轻微的雷声,飘洒了一夜,到清晨却已停息。
一轮红日升起在东方,把柔与的光辉,投射在房顶层层琉璃瓦上,苍翠欲滴。
小园里,芍药花含情脉脉,花瓣上饱噙着隔夜的雨珠儿。
蔷薇花斜躺着身子,伸出了嫩枝,是那么地娇慵无力。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欢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点,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瑰丽,描绘了芍药与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与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与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朱熹简单诗意
《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季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放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季的景致。
春日田园杂兴其二的意思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连续几场春雨之后,土地得到了润泽,那千花万草,一时间遍地放开。屋后冬时那荒着的一小片园地,如今已长出了一片新绿,邻居家的鞭笋也穿过墙根破土而出了。
寓言杜牧译文
寓言
杜牧〔唐代〕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译文
春日暖风吹拂,杨柳也吐露点点新芽;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看见自己孤独的影子,心里不禁黯然神伤。
此时正是江南的杏花时节,为啥子我还总是郁郁寡欢,惆怅不已呢?
描写春的古诗+译文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翻译】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啥子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放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季的景致。
朱熹《春日》及意思
一、原文
春日
【作者】朱熹【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译文
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季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放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季的景致。
扩展资料
一、作品赏析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探索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取的初步印象。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啥子?因为天地间吹开了与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季。诗人赞美了春季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季的源头这个道理。
二、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学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角色,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专属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和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学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