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王蓬/周秦故土陈仓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1-秦.商鞅
编者按:日前,陕西作家王蓬历时三十年寻叩古道, 完成《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丝路系列作品,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三部六本力作,共1644页, 182万字。这套丝路系列作品是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一经出版便被新华社、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化艺术网、中国图书网、陕西传媒网、中国甘肃网等多家媒体重头推出,仅新华网浏览量近50万。《中华读书报》也刊发书评,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让读者感受到三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景观,欣赏到古道沿途引人入胜的风俗长卷,和“一带一路”新丝路日新月异的壮阔变迁。浅海文苑将以每周一篇刊出,以飨读者。
周秦故土陈仓
文/王蓬

车轮飞驰,气笛长鸣,八百里秦川景物一一退后。渐渐地,原尽山围,前面便是西秦重镇,历史文化名城陈仓。也是今日陕西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大新兴工业城市宝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人们都熟知的历史典故。说的是秦末刘邦项羽联手推翻暴秦,又互相争夺天下的故事。当初,项羽军事实力远胜刘邦,刘邦被赶出关中到汉中为王。刘邦韬光养晦,烧毁栈道,借以麻痹项羽,表示他将永居汉中,不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其实却筑坛拜将,起用良将韩信,并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声东击西,一举夺取关中,五载遂平天下。刘邦当了皇帝,陈仓也由此扬名。
2-临潼出土的秦代瓦挡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宝鸡。宝鸡南屏秦岭,北邻塬坡,渭水横贯其间,依山襟水,是古人类生息的理想环境。远古时期,姜、姬、赢三氏族先后生息繁衍于此。史传神农炎帝姜姓部落就是在宝鸡地区起家壮大,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和,形成华夏民族的先祖炎黄部落。我们常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宝鸡委实堪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呢!
不仅如此,宝鸡还诞生了两支最早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部族。周族以宝鸡的周塬为家乡,创建了长达八百年之久的周朝;秦人则以宝鸡渭塬为故土,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王朝。秦国是中国春秋时期代的一个小诸侯国。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秦与周均是黄帝后裔。秦灵公于公元前422年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寺,祭祀黄帝;建下寺,祭祀炎帝。秦人素以华夏族自居,奉炎帝和黄帝为其始祖。近年在宝鸡凤翔一带发掘的秦景公大墓也证明了秦人乃华夏族,其中一个编磬上铭文“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是黄帝的孙子,与《史记》入的记载一致。
相传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三百年。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陕西省西部,即宝鸡一带。在春秋时代早期,当时中原崛起大囯眼中,它地处偏僻,属边缘地带,环境封闭,经济落后,国力弱小。就当时冶鉄煮盐等科学技术,百家争鸣著书立说等文化而言,秦也比较落后。因此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这个形势一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才开始发生变化。商鞅变法的要害是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奖励军功,编制户口,犯罪要实行连坐之法,平民奴隶可从凭借战功改变命运,这就极大地调动起最底层、也是最广大人群建功立立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全国上下,重视农产,天下百姓无不以为国家征战,荣立战功为根夲,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斩荆劈棘,逐步战胜了西部缺雨干旱的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胜景象。结果是秦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个富国强兵的秦国崛起于西部,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3-西秦大地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派大将司马错灭掉巴蜀,秦太守李冰筑都江堰,使巴蜀成为水旱从人,连年丰收的天府之国。从此秦国拥有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沃土两个钱粮基地,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末期一个咄咄逼人的大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不停止的征战。終于到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灭齐国,统一中国。秦王嬴政称皇帝,为始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秦朝。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措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收缴天下铁器;焚书坑儒,加强专制。秦始皇还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原六国疆界,划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主则废除传统分封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一律官吏由中央任免。也就延绵千年郡县制。中央也从既能集权,也易运行考虑,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权分设。丞相有左右,为百官之首,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战时起用,不常置。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这套始于秦王朝中央集权机构,由于确能保障中央集权,也易保障庞大的国家运行,所以秦王朝虽然短暂, 仅传二世,其制度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 制,基本上是照搬秦制。所以有“汉承秦制” 之说。
4–秦兵马俑

周与秦的文治武功史册彪炳,秦留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宝鸡的周人故里也因多次出土国宝级的青铜器而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周塬的岐邑遗址是周人家庙、墓葬、府库与三世都城所在,在面积2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早在秦汉就有青铜器出土,之后历代发现不绝于史。仅是近年就有多起震惊文物考古界又十分传奇的发现。
1975年董家村一位农民挖红薯窖时,一镢头挖下只听叮咚之声,再刨竟挖出精美青铜器三十七件;仅隔一年,一位农民修屋取土又无意中发现窖藏青铜器一百六十三件;再是农民耕作、修渠、筑路都不时有青铜器发现;还有一件被定为国宝级的大方鼎竟是位农民犁地归来,懒得扛犁,让牛拖着在机耕道上挂带出来。这类传奇事件在周塬一带因常见而不稀罕。
5–宝鸡出土的青铜器
宝鸡青铜器不仅种类齐全,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一个铜鼎有铭文28字,反映西周的土地转让制度;一件卫鼎有铭文207字反映大臣有功受赏;一个墙盘铭文长达284字,追述文、武、成、康诸王事迹;再是在考古古文字界享有盛誉的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田盘皆出自宝鸡周塬。这些带着铭文的青铜器由于为当时实物,镂于青铜,无法更改,堪称信史。因可以起到“补史之厥、详史之略,参史之错,继史之无”的作用而堪称国之瑰宝。在京展出期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法国前总统蓬皮杜都亲往参观,赞不绝口。
唐初时,在宝鸡古陈仓道口还发现西周时期十面鼓石刻字,即石鼓文,被书法金石界认为是“石刻之祖”。曾引起杜甫、韩愈、欧阳修、苏东坡、康有为等历代大学者的热忱关注,形成一门历久不衰的学科:石鼓学。
6–毛公鼎
宝鸡市出土青铜器以毛公鼎、散氏盘最为出名,关键是围繞毛公鼎、散氏盘发生过一系列一波三折、堪称惊心动魄的故事。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所铸的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于陕西岐山,因鼎内铭文系毛公向周宣王献策而得名。此鼎通高近54厘米,重近35公斤,大口圆腹,造型大器、端庄稳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关健是鼎上刻的铭文有32行,长达499字,是讫今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最多的。记载了毛公向周宣王献国策,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为西周金文风格,飘逸浑穆,古意悠然。此鼎无论造型,铭文內容,还是书法均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一出土便备受国内外文物、考古、学术界关注。
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耕作时发现挖出,有古董商人闻讯而来,以白银三百两购得。但运鼎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董治官以私藏国宝被逮下狱。鼎被古董商人悄悄运走,转落入古董商苏亿年之手。
咸丰二年(1852年),北京收藏家陈介祺又从苏亿年之手购得,将鼎深藏密室。陈介祺病故后,鼎被后人卖出,为时任两江总督端方所得。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端方被派去镇压,与川督赵尔丰一起,先后被革命军所杀,成为辛亥革命丧命的清廷级别最高的官员。
之后,端方后人因家道中落,将鼎典押给天津华俄道盛银行。得力于当时国人呼吁保护国宝,毛公鼎辗转落入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收藏家叶恭绰手中,应该说物归至当,国人皆可安心。岂料,日后又迂一番大曲折。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祖籍浙江余姚,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祖父两辈诗、书、文俱佳。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力行交通救国。抗战前夕,修筑军备命脉西汉公路时,为保护汉中褒谷古石门凿通新石门后,时任全国公路处处长赵祖康还专门请叶恭绰题写了“新石门”镌刻于岩石,与古石门遥相呼应,至今尚存。民国后,叶恭绰历任交通部总长、交通部长。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代馆长。叶恭绰于考古、书画、鉴赏无不精湛,堪称一代大家;为保存国宝亦不遗余力,留下无数佳话,尤以保护毛公鼎为最。
7-叶恭绰题字的褒谷新石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曾为政府要员,名声显赫,为避不测,潜去香港,但毛公鼎苯重无法带走,只得藏于上海寓所。上海淪陷后,日夲久慕毛公鼎大名,利用汉奸多方寻查,幸亏当年叶恭绰采用假名购得毛公鼎,让日本人一时无法查知。不幸的是有汉奸提供信息,日本军方还是找上门来,此时,毛公鼎被其侄叶公超保管,叶恭绰还嘱咐有朝一日将鼎献给国家。所幸叶公超拼死保护,誓不承认知道宝鼎下落。恼怒成羞的日本军方为得毛公鼎扣押了叶公超,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军。叶公超才被释放,于1941年夏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在经历了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还差点丧命的大变故后,1946年叶家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 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迁至台北。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另外一件宝鸡出土的散氏盘也极传奇。此盘高20厘米,口径近55厘米,盘底直径达40厘米,重20多公斤。盘内所铸的铭文19行,共357字,记载夨国侵略散国的田邑,后来议和,夨国割田地赔偿散国,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交之下,双方订立协约。契约内容铸刻铭文于盘内,成为宗邦重器。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西周时期的夨国和散国均在宝鸡境内,散氏盘于清康熙年间于宝鸡凤翔出土,曾被多人收藏。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皇帝50岁寿辰, 湖南巡抚阿林保得到散氏盘,敬献给皇上做寿礼。经由内务府著名金石学家阮元制作铭文拓片,鉴定为西周时期物品,收藏于内务府库房。嘉庆皇上也赏给阿林保两江总督的高位。但嘉庆不像其父乾隆那样酷爱字画和古玩。散氏盘入贡内府,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久藏宫中,时间太久,以致被人遗忘。直到咸丰十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才有人想起散氏盘,还传出散氏盘已在圆明园被烧毁的消息。
辛亥革命爆发,清近跨台十多年之后,1924年,时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的马衡在清查故宫物品的时候发现了散氏盘,又在古籍中找到散氏盘拓片,鉴别考证,确认为散氏盘原件。后随文物南迁离开故宫,现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8-陇山秋色

宝鸡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关键在于地形之胜,既是关中平原京畿之地西部门户,又是丝绸之路西去所必经的孔道,再是联系西南川滇的蜀道,沟通宁夏内蒙的古回中道交会之地,堪称秦蜀关陇锁钥,系四通之地,历为兵家必争。
楚汉相争,创造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经典战例。三国时期,蜀魏争夺汉中,曹操两次兵临陈仓,经大散关率军南下。日后诸葛亮伐魏,兵临陈仓,攻坚城不下退兵。最后一次则在宝鸡眉县五丈原与魏军相持百日,病逝军中。留下火烧葫芦峪,秋风五丈原等遗迹,供人凭吊。
南宋时,宝鸡成为抗金前线,爱国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凭借秦岭天险,曾在和尚塬、大散关、仙人关一线多次大败金兵,险乎活捉金兵统帅金兀术。吓得金兵几十年不敢进犯。爱国诗人陆游曾襄赞军中,留下“秋风铁马大散关”的千古绝唱。
9–山村农家
抗战前夕,为防日寇模仿800年前蒙古铁骑越秦岭灭南宋的历史教训,中国政府于1934年由国家投资,抽调赵祖康、吴必治、张佐周等我国公路界元老,修筑了第一条穿越秦岭的宝汉公路,使抗战军力深藏汉中四川腹地,故宫七千箱文物便由此路运往汉中妥藏。这批文物中便有在宝鸡发现的石鼓十面。北师大等华北西北高校也由此路翻越秦岭,在汉中组建西北联大,一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汉中,使之成为与重庆、昆明并列的全国抗战三大文化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愈加突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从这儿起始,改天堑为通途,使李白咏叹千载的蜀道由难于上青天而易于如坐春风。陇海、兰新、南疆等多条铁道的修建,更使千年丝路改变为现代化的欧亚大通道。汉唐时期,骆驼骡马需半年的行程,如今往返也只在旬日之间。加之西宝高速公路的修筑,宝中铁路的开通,宝鸡与宁夏内蒙连成一片,真正成了连结四方,迎客八面的重镇纽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半个世纪,尤其近三十年来,一大批现代化桥梁、家电、化工、卷烟、服装、食品企业相继建成;市区道路拓宽,高楼林立,白日人潮如流,入夜灯火辉煌,把这西秦重镇,丝路名城衬托地分外壮丽。这样,在你踏上丝路旅途,即将告别陕西的时候,不仅会留下美好的印象,还会满怀信心迎接下一个驿站——陇东名城天水。
10-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穿越的宝鸡大散谷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王蓬老师提供)
精品回顾:欢迎阅读与分享
山水入室
《大开通》诞生始末
韩信雕像重塑记
子午险途蕴奇谋
母亲河的史诗雕塑
德义里的变迁
作者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