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古今异义是什么?
及古义
及
读音: jí
动词到、到达。
组词:「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郑国游人来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动词赶得上。
组词:「及时」、「及早」、「来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动词比得上。
《论语.公冶长》:「非尔所及也。」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动词牵涉、发生关系。
组词:「波及」、「涉及」、「言不及义」。
动词古君位传袭制度中兄弟相传。组词:「兄终弟及」。《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
连词与、和。《书经.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及今义
及 jí ㄐㄧˊ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二、病古今异义及造句?
古义:困苦不堪。例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今义:生病。例句:我身体不舒服,病了。
三、及的古今异义是什么?
古义
及jí动(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同本义〖overtake;catchupwith〗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至,达到〖attain;reach〗及,至也。——《广雅》及期。——《仪礼聘礼》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将有及。(还來得及。)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待,等到〖wait〗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及日中如探汤。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如:及夫(等到)遭受〖sufferfrom〗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比得上,能与…相比〖comparewith〗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又如:我不及他连累;关联〖implicate〗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通“给”。供应〖provide〗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及jí介趁〖while;beintimefor〗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及jí连和,与〖and〗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洄曲及四境。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又如:孔子及门徒
及jí副〖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also〗——表示頻率,相当于“又”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及Jí名姓
今义
及jí<动>(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2)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3)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至,达到 [attain;reach](5)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6)待,等到 [wait](7)如:及夫(等到)(8)遭受 [suffer from]
(9)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10)比得上,能与…相比 [compare with](11)又如:我不及他(12)连累;关联 [implicate](13)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4)通“给”。供应 [provide]
四、古今同形异义词是,古今异义吗?
古今形同而义异的词语称为古今异义。如:却看妻子愁何在。其中的“妻子”就是。
古义:妻,妻子。子,孩子,泛指儿女。全词是妻儿子女的意思。
今义:男子的配偶即妻子。语义缩小了。
五、孙权劝学中及的古今异义?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晚乎(认清) 3、 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及: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难道 就: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人物的通称 本文第一个见:了解 第二个见:认清事物 过:到,经过 但: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六、吹嘘古今异义?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七、安古今异义?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意为“安心” 例:既来之,则安之。
(2)意为“哪里” 例:项公安在?
(3)意为“怎么”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八、但古今异义?
一、古今异义?[gǔjīnyìyì]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
二、词语概述: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三、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6.词义弱化: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7.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8.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9.古贬今褒: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10.名称说法改变: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11.改音变意:如”臭”古义:臭味。例:朱门酒肉臭。
九、乖张古今异义?
古义:违异、不同;性情执拗,不讲情理。
今义:不正常;不对劲儿;性情执拗怪僻。
十、如此古今异义?
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