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朝晖的岳父张珠)
慈祥可爱的岳父母
——《亲情难忘系列》之六
作者:赵明 赖朝晖
朗诵:赵明
我岳父的名字叫张珠,1925年8月9日出生于香港,但解放后一直生活在大陆的广东省汕尾渔港,他是1988年10月4日病逝的,享年64岁。岳父中等身材,椭圆脸蛋,一双乌黑的眼睛聪慧放亮,笔直的鹰钩鼻下,常常面带微笑,做起事来动作十分敏捷。他皮肤黑亮,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深海渔民出身,猛然一瞧,在容貌特征上,他很像是混血的外国人。
(赖朝晖的岳母周美)汕尾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大渔港,当地渔民分为深海、中海和浅海三种捕捞方式作业。用于深海捕捞的渔船,都是大马力的机动船,这些渔船远航外海,设备先进,抗风浪能力强,一般都以双拖拖网捕捞为主。深海捕捞的出航时间也比较长,一般都要七八天到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港。由于船的作业流动性很大,所以深海渔民都以船为家,逐鱼群而居;而中海捕捞的渔船就要小很多,一般都是帆船或机船组成,主要在近海捕捞,以单拖或刺钓为主,一般出去一两天就得回航,它流动性不大,有固定的港湾泊船,渔民和家属也以船为家。就风俗习惯来讲,我岳父这些渔民,就像是水上的“吉卜赛”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解放初期,他们都自称是疍家人,男人穿锗红色的粗布衫,女人的花衣为蓝白双色,头饰多为各色银钗,与陆地上的汉民族有着明显不同。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量的疍家渔民存在,海上的生活习俗保留至今。但由于没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所以也只能称作为疍家人。政府部门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在陆地上特意建房供他们居住,并命名为渔民新村,村里住有近2万人,一直繁衍生活到现在。
(岳母周美和孩子们)浅海捕捞主要包括渔农民或城镇居民的打渔人群了,他们的船比较小,大多靠手动划浆行船,靠放莲网或掇鸟(一种当地浅海捕鱼的方式)捕鱼作业,他们在陆地上,都有自己住房,早上出海,傍晚上岸回家,捕捞的随意性很大。解放初期,我岳父是船老大,他管理着家族的资产,有一对渔船,船上的船员大都为亲人或亲戚。大船上的女人们,一般只在船上做饭洗衣搞卫生。渔船以一对(马力相当的船)为一组,每条船都有约10名男性船员。捕捞下网时,两船各拖一侧缆绳,拉开距离,平行拖拉渔网。陆地上的人们管这样的船叫“拖船”。
(赖朝晖的妻子张惠玲年轻时照片)1953年,政府把本地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深海渔民聚合在一起,成立了“红卫渔业大队”。并对船只和人员登记入册,收归地方政府管理。我岳父有丰富的深海捕鱼实践经验,又积极参加了各项社会活动,因而被选为红卫渔业大队的副主任,专抓渔业生产。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看到高成分的有钱人被划入了另类,如地、富、反、坏、右(时称五类分子)是政府打击的对象,有海外关系的人也为社会所不容。所以,在户籍普查时,就没敢实话实说自己是香港人,而把自己的籍贯地含糊的报成了广州番禺。这些事当时我们都不知情,全家人一直以为岳父是番禺人。渔队组成以后,政府动员他们到陆地上生活,鼓励他们购置房屋,把老人和小孩都送上岸来。我岳父和一大帮渔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最先在陆地上购置了房产。从此以后,过去以四海为家的深海渔民,也有了自已固定温暖的家园。我岳父的这套房产,位于汕尾东渔市后面,在一栋五层小楼的二层中,当时没有什么套房,只是有二间通房,居住、会客、餐厅都在通房中。
(年轻时的张惠玲和表妹范美香)我岳父识字不多,但他很爱自学,一般简单的文字他能读会看,还懂得其中的意思,他的丰富的渔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他对海域和渔场的熟悉,那都是第一手的经验,也是长期捕捞所获得的结果。对船上的高科枝设备,他也能了解清楚它们的性能,做到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就拿雷达、探鱼机、定位仪、气象预测器这些来说吧,他都能熟练操作并使用。政府为更好管理渔船,要求全部船上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还规定船上必须设有船长、轮机长、大副,二副、轮机,船员等。规定一颁布,我岳父又带头上岸参加培训考牌(即考证),并顺利的考上了船长的牌照。他的几个儿子,也分别考上了船长、轮机长、大副等牌照。经过船只的规范化管理,使远洋捕捞的安全出航及捕捞生产,都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1981年赖朝晖和妻子孩子在郑州二七纪念塔下留影)岳父一家在船上生活惯了,家中也就没桌没凳,吃饭都围在船板上,盘腿而坐就餐。住家后,还是按照这样习惯,围在睡觉的床板上吃饭。当地的人们很不习惯他们这样的生活。后来他们搬进了大房子,家里装修的像富豪一样,而这时他们盘腿围坐的习惯,才慢慢消失了。
(1973年与赖朝晖谈恋爱时的张惠玲)1973年,我第一次从部队回乡探亲,经我的妹妹也就是女方姑姑的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张惠玲。当时我26岁,是铁道兵排级干部,在新疆修铁路。记得我第一次到岳父家拜访时,那天傍晚秋凉气爽,汕尾昏暗的路灯也似张灯结彩一样令我兴奋,我和惠玲刚到家门口,老人就迎了出来。他壮实的身躯,象铁塔一样盘坐在床板上,和我谈天说地冲茶闲聊。他话不多,只问我部队在什么地方?主要任务是什么等?我积极表现,有声有色的介绍着我们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难经历。作为女儿的父亲,他只是静静的听,心里却对这未来的女婿,做着一番评价和判断。看的出来,他对女儿的选择还是非常认可的。因为从当时的社会氛围来讲,家里有一名军属,那是非常光荣的。从待遇上来讲,军官的收入也是比较好的。像同齡人来说,地方上的产业工人每月收入是36块钱,而排级军官的收入是52块钱,差距还相当大的。虽说军人在边疆工作离家远,付出了不少辛苦,也照顾不了家庭。但当时的人们思想觉悟高,认为部队很能锻炼人,根子正,素质高,人品好,工作踏实,办事牢靠。再说当时的姑娘真的是自由恋爱,父母一般都很尊重孩子们的选择,祝福他们结合之后,能婚姻幸福,白头到老。得到未来岳父的准许后,我就经常到岳父家去串门,也和未婚妻一起,称岳父为爸爸。等我探完亲,要回部队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对我说:回到部队后要好好干,要多听首长的话,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明白,岳父是喜欢我的,把女儿交到我手里,他是放心的。
(年轻时的张优惠玲)深海红卫渔业大队成立后,我岳父积极参加了大队的生产管理工作,捕捞生产也年年创造出新的高产纪录,他年年被评为了大队渔业生产能手和工作积极的标兵。1958年到1978年期间,他担任了好多届省、县人大代表,为海丰县渔业发展,提供过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大家的好评。1979年开始,沿海一带走私严重,一些渔船直接到香港购买一些录音机,电视机,手表等,走私回港。我岳父的一对渔船,被当地政府征用为缉私船,经常出海缉私。一次在大海追缉一艘走私船时,因风大浪高,两船激烈碰撞,我岳父抱来防护垫堵入船舷,被涌来的海浪扑倒,摔出二米多远造成了右腿骨折。这是一次公伤事故,但岳父却一直低调从不张扬。每月的船舶使用费用,除去成本费用,他都全部捐给了地方政府,表现出他热爱社会,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
(当铁铁道兵时的赖朝晖)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当地很多人由于吃不饱,逃到香港去的人特别多,就连我岳父的两个小舅子,也驾船逃往了香港。我岳父一方面赶紧向政府报告,一方面驾船希望能追回亲人。但由于船速都差不多,最终还是没能追上。两个小舅子逃港后,听说来追赶他们的,不是别人而是亲姐夫,脸色大变,痛骂了一场,誓言断绝一切来往。这样到我岳父临死之前,这块伤疤也没能抚平。可见隔阂之深,已伤了亲情。我的岳母名叫周美,生于1924年7月23日,1983年9月30日逝世,终年59岁。岳母有着一副贤淑温良的面容,厚嘴唇,大眼睛,椭圆的脸蛋显示精明的气质。她爱干净,善厨艺。过去是渔船的厨师,上岸后是家庭主妇。全家十多人的生活,一天三餐的烹饪,都离不开她。什么菜只要经过她的手,就能做出多种菜式,而且好吃的不得了。她尤其擅长海鲜的烹饪,一出锅,色香味俱全,令人赞不绝口。
(2013年赖朝晖和战友郭智辉、封奕在深圳福田古荔公园)1974年初,我第二次回乡探亲。按要求,我陪自己的母亲来到女方家提亲定婚。当时家中只有岳母一人,岳父等当时因出海生产没有回来,未婚妻张惠玲也上班去了。我们带着礼物踏入了家门,只见屋内摆设简洁,所有的家具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于是心里暗暗佩服女主人的能干。岳母的爱干净和会做饭,也让我的妻子张惠玲得到了真传,妻子也像她母亲一样,能够遇事老替别人着想,看人重在人品,并在勤劳善良方面,也有她母亲很深的烙印。这一切让我受益良多,幸福美满。今天想起来,如果没有当时岳母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婚事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幸福。我衷心感谢岳母,培养并送给了我一个温良贤淑的妻子。
(赖朝晖与战友郭智辉)岳父母一生中哺育了九个子女,岳父母的子女们,男儿四人全部继承了祖业,都成了深海捕捞的船主船东;女儿有三人的丈夫是渔民,其中两个人是汕尾原住居民。我是二女婿,是唯一的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公务员。
(作者赵明和赖朝晖两家人在香港家中合影)岳父母待我如亲生儿子,有好吃的总叫我去吃。我朋友多,一旦听说我与朋友在一块,他都会把我的朋友战友,一块叫去欣赏美味海鲜。象胡天赐,王妈开,林国盾,陈仕颂等,都是我岳父母家的常客。岳父岳母为人实实在在,不会虚伪客套。邹振域后来感概地对我说,你岳父的这个人实实在在,直来直去,很好交往。
(赖朝晖与妻子张惠玲在香港合影)岳父年老后,有一年生了大病,生病期间,我专门到西安找医院和医生给岳父治疗。为此老人家很感激我们。1988年10月,我岳父也因胃癌久治不逾,不幸逝世。两老逝世后,我们在岳父的遗物中,找到了岳父母的两张纸质香港身份证,才知道他们原来是纯粹的香港居民。根据这个凭证,才于1996年12月12日,在香港查到了我妻子张惠玲在香港出生的出生证明。1997年8月25日,经向香港政府提出申请,1998年5月13日获香港政府批准,于1998年7月12日,我妻子张惠玲入境香港定居。随后,我们的三个儿女也于2001年7月26日,经省公安厅批准到港定居。
(作者两家人在香港合影)我是退休后获批,于2007年12月28日到香港定居的。我爱岳父母!感谢他们给我培养了一个贤淑优秀的好妻子。感谢他们一生中,所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享受。慈祥可爱的岳父母永远活在我心中!
作者:赵明(右)赖朝晖(左、在香港家中)
赵明简介:赵明:一个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1977年年底考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记者和编辑。30岁时,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和全国好新闻二等奖。1992年起从事电视事业。在新疆电视台拍过很多纪录片,作品多次获全疆优秀电视节目大奖。39岁时破格评为主任记者职称。2000年在深圳拍摄20集纪录片“外国人在深圳”来深圳电视台工作。所拍20集纪录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台播出获奖。2017年在深圳电视台退休。现居住在深圳市龙岗区。本人爱好广泛,除了朗诵外,摄影水平也不错,另外多年的新闻生涯,也练就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往期作品欣赏
赵明 赖朝晖 : 真诚善良的继父——《亲情难忘系列》之五
赵明 赖朝晖 : 我的妈妈钱存——亲情难忘系列之四
赵明 赖朝晖 : 大舅与二舅 ——亲情难忘系列之三
赵明 赖朝晖:我深爱的外祖母——亲情难忘系列之二
赵明 赖朝晖:心中的外祖父 —— 《亲情难忘系列》之一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夫 高万红许君
主编团队成员 :马志刚 阿亮西子 可儿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