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男人一生中,都有两个,或至少两个女人,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 中这段描述太过经典,以至于多少年来,反反复复地被人引用与咂摸。
这一句话里,至少说明了两件事情:
第一, 世界很大,花花绿绿,可以恋爱的对象很多,能够放在心上的,也不少;
第二,人心贪婪,得陇望蜀,一心一意或许存在,只是太过少见,几近于无。
最终,小说里的佟振保选择了白玫瑰——是床前明月光,哪怕久而久之成了饭黏子,也比蚊子血看着玲珑剔透。
她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结婚的对象,那样忍辱负重、默默无闻,男人在外面花天酒地又如何,她心知肚明又如何,她有她的可贵与难得,因为她谨守着那一点传统女性的温婉与贤德,男人觉着她识大体,适合做一尊房子里的花瓶,老老实实待着,老老实实美着……
张爱玲看到了男人的欲望和贪婪、私心与取舍,已经足够叫人「振聋发聩」 。
但一个女人一生中,未必不可能有属于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对于张爱玲那个时代,或许是太过奢侈与疯狂了一点,但是时移世易,今天的天已不是旧时的天,即便是,那上头飘着的云,也不再是旧时的云。
写尽痴男怨女暧昧痴缠,一支笔刁钻冶艳,刻薄清凉的李碧华,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她赐了青蛇一个温润如玉的许仙,以及一个威武桀骜的法海,让她百转千回,品味人世间的情情爱爱。
最终,她谁也不曾得到,却懂得了怀疑,怀疑人间所谓可歌可泣的「情」,懂得了悲悯,悲悯那些为情所困,个个作茧自缚的人们,所以流出了眼泪。
她终于和白素贞站到了一起,或许走得更远,哪怕她道行尚浅。
她亲眼看着白素贞一点点被自己发功引来的大水吞没,势难挽回。
她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还失去了生命里一个至大的依靠,却又仿佛得到了一切。?
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游戏,从来没有停止,从来没有输赢。
艾米丽·勃朗特笔下的凯瑟琳,为了现世安稳和金光闪闪的名分,选择了富甲一方、有头有脸的林惇,因为她可以穿锦衣华服,参加一场又一场纸醉金迷的舞会,堂而皇之地被冠名,不必为前途所累,这些都是出身低微、身世未明的希刺克厉夫所不能够赐予的。
她选择了富足,放弃了灵魂,一个女人终究只是一个女人,亦舒会得原谅她,二十一世纪的诸多女人会得原谅她,因为生活面前,骑虎难下,但是一部分读者不会,希刺克厉夫也不会,所以他漂泊数年归来,导演了好一出腥风血雨,眼睁睁折磨得她痛苦死去,以泄心头之恨。
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血的代价。
02|
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是凯瑟琳,你会选择谁?
大多数人会轻呼一口气,幸亏我不是凯瑟琳,不必面对那样刁钻的难题。
也有一部分人会浮想联翩、惺惺相惜,选择林惇吧,毕竟吃得饱穿得暖,有名分有地位是硬性要求,无论哪一个时代,不都是如此吗?
更有一部分人思想颇为前卫,女人何必倚靠男人蓬荜生辉,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否?我自己独立自主、自给自足,不必仰仗男人赚那一点面包与钻石,为了爱情——让灵魂颤栗的爱情,奋勇直追、当仁不让。
感谢这个时代,让女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虽然不见得门户洞开,但至少透出一点点光,已经能够叫一些人舒坦。
那就选择希刺克厉夫好了,毕竟,他是灵魂爱人,他是荣华有时、衰败有时的树叶底下,那更靠近永恒的顽石。
小说里的问题是尖锐的,却是相对单纯的。
因为摆在凯瑟琳面前的,还只是爱与不爱、灵魂与现实的问题,林惇与希刺克厉夫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无需多做考虑,便能够一锤定音,想通了也便想通了。
但还有些人面临着更尖锐的问题,如果两个男人都爱,那又如何?
比如《暮光之城》。
虽然我喜欢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她的五官那样明朗清晰,美里有一种干净的从容与脱俗的坚韧,但是对于她扮演的贝拉这个角色,我是一点也心动不起来。
当然这是编剧的问题,让她一次次因为自己的「作」,而让局面变得势如水火,一发不可收拾,让与之相关的人们,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但是这不是她能控制的,因为她只是一颗棋子,剧情发展需要她展示出犹疑不安、矛盾困惑,尤其是面对爱情的时候。
她爱吸血鬼爱德华固然更深,他那样英俊深情,与众不同,眉眼深沉,力大无比,听的是德彪西的钢琴曲,卧室整洁得一尘不染,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也就是所谓的男友力max,更致命的是,目下无尘,对谁都不屑一顾的爱德华,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天啦,这才是最最令人无可抗拒的诱惑啊。
走在人群中,被目光洗礼的滋味,堪称黯然销魂,借助一段爱情,她实现了一种「身份」的升华,这是多少威士忌都换不来的沉醉。
她难道不爱狼人雅克布吗?爱,当然爱。他的肉体健美,面容漂亮,仿佛蕴藏着无穷的精力,关键在于,他在她最绝望沮丧的时候,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他愿意为她赴汤蹈火,不惜与异族甚至是自己的同族为敌,这是多么壮烈而耀眼的牺牲。
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女孩子,怎么能够不被这样的猛烈攻势所打动?
看着两个男人为她眼红心跳,她当然心力交瘁,但是午夜梦回,难道不会虚荣心作祟而幽幽沉醉吗?
观众看着她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不定,心里鄙夷透了她的牵牵扯扯——虽然明知道最后她终究会选择爱德华,但是隐隐地,是否还有一点理解与体谅?
03|
遇见同样的事情,不是吸血鬼和狼人,就普普通通的两个人,一个精致英俊,一个豪野粗犷,你能否比贝拉做得更好?
从容磊落地选择一位,潇洒干脆地拒绝另一位,从此心定?
幸亏她的人生有编剧为她穿针引线,提供答案,而青天白日,滚滚红尘里的你我,并没有这样的「天机」 在背后经营谋划。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载浮载沉,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害己害人,屈服于各式各样的欲望,终于两手空空,得不偿失。
比如亦舒小说《迷迭香》 。
一个是深沉厚重、温情脉脉的许仲开,有着肉体的吸引,一个是风流浪荡、幽默风趣,令人时时如沐春风的于世保,这不正是男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吗?
小说「隐形」 的女主角Rosemary被两个人共同追求,选择了一位,却又记挂着另一位,从一个那里获得灵魂的抚慰,又在另一个身上寻觅肉体的沉醉,终于作茧自缚、引火上身。
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时分享一个人的爱意。
感情受挫的Rosemary借助毒品来慰藉心灵,终于把自己糟蹋成了植物人,虽然后来幸运地醒过来,却存在无法挽回的智力问题。
而那两位男士呢?一个爱上了心理医生,一个迷上了女演员,她自己呢,当然也有一个备胎——亦舒女主角的特权,永恒的备胎。
似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柳暗花明,但女主角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光是想象,便脊背发凉。
亦舒是在为人敲响警钟吗?苦苦告诉读者,切忌一心二用,否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及,千万不要以为谁会对你一如始终,人心可是说变就变的。
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但有一点是证据确凿的,爱情这东西,好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后谁也不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完完整整地走下山来。
一个人爱一个人尚且路途艰难,一个人再爱上两个,或者更多人,岂非跌跌撞撞撞撞撞撞永无止境吗?
小说尚且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又如何?
有否雄厚的物质基础睡一年又一年的病房不起?有否一个仅仅惊鸿一瞥便彻底爱上自己的男人痴痴守望,哪怕身负缺陷依然对自己不离不弃??
更多的想必终得面对这样的结局——
以为牢牢握在手里的,因为左顾右盼,飞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最终两个都没有得到。?
能够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已经是幸甚至哉,落得个七零八落,甚至误了卿卿性命真是呜呼哀哉。
小说固然有它浓墨渲染的成分在,但那道理却是血淋淋硬邦邦的。
「三人行」的故事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比如《祖与占》、《布达佩斯之恋》以及《纵横四海》,任你再美艳无匹又如何?亨弗莱·鲍嘉那样英俊迷人的男人,也要目送着英格丽·褒曼和她的丈夫远去呢。
感情就是这样一个流行「霸权主义」 的东西。
永恒无法光明、公正、开放、洒脱,且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多少人幻想着能够侥幸,逃过命运的金睛火眼,但是人生一幅严肃脸孔横眉怒目地告诉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还有得着一些,必得失去一些,想花好月圆,两全其美?做梦。」?
电影是可以为观众造梦的,但如今观众也没那么容易做梦,哪怕是花枝招展、水光潋滟的爱情,他们也得寻寻觅觅一点踏踏实实落地的现实感。
你给她看一个女人同时拥有两个男人,而且活得那样丰盛明朗,怎么可以?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为太过点眼、太过招摇、太过理想、太过梦幻。
所以必须做出选择,那样生活的挣扎、爱情的汹涌便凸显出来,人们自己内心的撕扯与彷徨便被唤醒,于是更加沉着地投入其中,无法自拔,这才是电影的功德。
既是做着梦,也是清醒着,谁若忘记投观众这一点所好,那么他终会被人所遗弃。
这种选择要么是取其一,要么统统失去,是不是很残酷,对,要的就是这种血肉淋漓的残酷。
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怎么能开在同一根枝条上呢??
所以人这一生,选择很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是,有得选择。
虽然无论选择什么,最终都会后悔,因为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曾经割舍的,永久割舍,人一次也无法踏进两条河流,一条都不行。
所以总记挂着当年,如果选了那位又如何?
不会更好的,因为生活不息,欲望不止。
也就只能是午夜梦回的时刻,默默呆在灯火阑珊处想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