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华阴罗敷峪口东渠堡//严富余

华阴罗敷峪口东渠堡
虽已立冬数日,天气转凉,可今天的天气依然晴朗,阳光明媚。上午十一点时分,田华老师与东光村的黎春文老师坐着小车,来到我家楼下。寒暄之后,我们与雷松柏老师坐着小车一同来到干净靓丽的东光村。
东光村,原名东渠堡,地处罗敷峪口东侧半塬区。南依秦岭,西临敷水,东高北底。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果木林立,四季飘香;春暖花开,景色宜人。东渠堡百姓,靠南山养育,赖敷水滋润。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优势,这里自古出美女。《汉乐府诗集》里的名篇《陌上桑》里描述的美女秦罗敷就出生在这里。自汉朝以来,这里就是千千万万个文墨骚客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常常以秦罗敷的光环而自豪。千年传颂,寸草生情,东光村一千二百余口百姓养成了善良好施、敦厚淳朴的村风民俗。
黎春文家保存的牌匾
东光村西北一公里处,即为告平城。据《华阴县志》记载,周武王伐纣之后,就在这里“马放南山,宣告天下太平”,这大概就是“告平城”的来历吧!在殷纣王时代,这里建有城池,城池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华阴县域内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告平成”北侧有西潼古道,向南华洛古道从罗敷峪穿越,向北7公里便是通往大荔县的阳村古渡。
黎春文先生指认城隍庙遗址位置
直到今天,310国道从村北经过,202省道绕西而行。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设置公交汽车站,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商业市场应运而生,街道繁华无比。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这里虽然有所冷清,但依然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正因为这样的环境,为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提高了诸多便利。
早些年,我听父亲多次说过,华阴曾经设置过“迈康县”。近些年,退居二线,关注民间人文生活。为了证实此事,我打听了好多老人,也问过许多热爱华阴历史的民间文化传人,他们都不曾听说过。来到东光村之后,却有了新的发现,我非常高兴。民俗爱好者黎春文先生告诉我:“东光村北大约300米处,过去有一座城隍庙,城隍庙附近,还有一座宏伟高大的石牌坊,三改“迈康县”(迈康是作者按照读音记述的,究竟怎么写,用的那个字还不清楚。)就发生在这里,至于迈康县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他就不知道了。”
民间传说,设立过县城的地方都有城隍庙。反过来说,有城隍庙的地方,附近某处曾经设置过县城。据说,明朝以后,城隍庙文化盛行,各地民间在设立过县城的地方相继盖城隍庙。听老民史专家党鼎泰老先生讲,华阴境内有五个村子都有城隍庙,王道村、东光村就是其中的两个。
关于“迈康县”的传说,我也查阅过《华阴县志》,里面并没有记述关于“迈康县”的任何信息。黎春文先生说:“我曾经也听到好多人说过迈康县,即就是有这么个县城,然而,他们谁也说不清迈康县的位置处在何处。”尽管如此,民间关于“迈康县”这一传说,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志书没有记载,不能说就没有这么一回事;民间传说,也不能说就是虚无缥缈的。
药王庙正门
民俗爱好者王玉文先生说:“过去,我们村周边有10座庙宇,现在留下来的、保存最完整的属‘药王庙’。药王庙位置在村西南500米处的半山腰间,莲子沟的西侧,坐西面东。
东西宽30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大约1200㎡。据说,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药王孙思邈先生,曾经来此山采药,在此居住。其中有五面窑洞,两面窑洞倒塌,三面窑洞里分别供奉的是药王、太上老君等诸神。后人为了纪念药王,在此设置灵位祭拜,这大概就是药王庙的来历吧。园内有一株唐代龙爪槐,一直见证着庙宇的风风雨雨。山顶上还有两座庙宇,也是药王采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药王庙内的唐龙槐
谁知,被世代尊奉了一千多年的药王,在破四旧期间却被砸毁,药王神像雕塑也被扔在了地上,真是罪过,罪过。幸好被本村好事者姜根省先生发现,他在倒卧着的神像雕塑旁边仔细观看,发现神像雕塑正下方有一个洞,趴在地上往里望去,里面竟然有一些什么东西,用手掏出来一看全是《训蒙遵从》、《中医百科全书》、《巧连神数》、《演禽相法秘笈》、《医学图说》、《诗经》卷三书籍与庙宇的一枚木质印章,对于庙宇来说,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当时,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是出于对神灵的膜拜,就将其暗中保护起来了。
从此之后,姜先生把这些文物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家,用心保护,常常关注庙宇的一切动态,因此,与药王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本村许多热心者,自发地担当起了保护庙宇的责任。门下一对石狮子,曾两次被盗,却奇迹般的被追回,可见他们为了保护庙宇的良苦用心。为了修缮庙宇,恢复庙宇的节日,他们与宗教局、道教协会曾多次联系,商量相关事宜。尽管现在庙宇还没有修缮完好,至今也算正常化了许多。曹祥贞道长向姜先生所赠送的一串佛珠,更加激起了姜根省保护庙宇的热情,他们一帮信徒准备集资重修庙宇内的大殿,吸引更多信徒前来朝拜。每年农历二月二,朝拜者人山人海,将药王庙围得水泄不通。药王虽然离我们远去一千多年,但是,他救死扶伤的美德,永远传颂在百姓的心目中。
黎春文向大家介绍药王庙历史
我们来到保存“分水碑”的村民家中,查看了石碑,石碑高大约1.8米,字数大约在一千字左右。因为时间悠久,碑文模糊不清,一时难以辨别清楚,我们也不敢贸然揣测胡说八道。黎春文先生说:“我们村原名东渠村,明星村原名西渠村。两村常常为了争水打得头破血流,甚至于伤其性命,两村在外都有当官的,势力都很大,县老爷也断他不下。分水时,无法达成用水时日,双方同意让天断。拿十根筷子,放在上游,三根流入西渠,六根流入东渠,一根停在两渠分叉处,东边偏多一点,西边偏少一点。通过这种办法,虽则确定了双方用水时间,却也为后世流传下了一句‘七分不足,三分有余’的美谈。”
东渠村分水碑
又有一传说,在分水无法商榷的情况下,东村的一位美女很明智,为了解决两村用水,自告奋勇地愿意嫁到西村去。两村结为秦晋之好后,包括兴洛坊村在内,三方商讨了一个用水办法。在各村立了同文的三个碑,以警示后人遵从。从此之后,三方和好,息事永宁。后来人们把这位美女称作‘后世的秦罗敷’。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功臣,还修建了一座庙宇,让后人长期供奉祭拜。
药王庙章
因为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殷育出流传后世的美篇《陌上桑》,与其中世代所传颂的罗敷女也是很自然的。
于耕子楼
2020年11月16日
作者简介
严富余,男,1963年生,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镇王道一村人。大专学历,华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爱好写作,酷爱民俗文化。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类报刊媒体上发表作品一百余篇。出版《华阴民俗》一书(40万字),完稿《探秘华山聚义》一书(30万字),正在整理《三千年古村——王道村逸事》《璀璨的华阴瑰宝》《华阴民俗续》三部书籍。
1259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