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注释读通文言词句,积累文言字词。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由齐背课文导入新课二、赏奇景1.找出写景句,并朗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运用比喻,写出月光的清澈。积水——空明——月光藻、荇——交横——竹柏倒影3.赏析。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意境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悟奇情1. 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2. 领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闲”字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一个“闲”字包含了作者的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四、论奇人1.了解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资料拓展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贬官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3.思考:月是空明之月,人是 之人?五、小结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然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如果大家对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六、板书设计(略)
作者简介:
李晓琼,丽江市(杨益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才疏学浅,但初心不改。希望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一路修行,一路成长,去采摘碧海深处的奇珍。
如果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生活,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如果你有优秀的文章或论文,可以优先发表在《丽江教育》。
投稿:1035406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