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歪戈”这个绰号的由来

“歪戈”这个绰号的由来
作者 ▏王善忠(Y戈)

一个人心灵中要有激情四射的光芒,否则,你拿什么来创造美呢!
成都人爱给人起“Y”号(不是正宗姓名称呼的意思),无从考证始于哪年哪朝。但“Y”这个字母如果出现在绰号里,成都人都晓得“Y”者,不地道也。恰好33频道就有一个人叫“Y哥”,后来很多同事有了疑问,难道这个人也“Y”?,NO,用台长的一句笑话来说就是:33频道最不“Y”的就是“Y“哥。
记得那是1992年的7月,我发现报上有一则关于成都电视台33频道的招聘启示。我这个对电视美术一窍不通的人(这一点已在面试时公开坦承过),还是很兴奋。凭着多年平面设计的功底和10多年装饰工程的经验,再加之有学过油画经历,我还是跃跃欲试拿着多年的作品去报了名。没想到在众多招聘岗位中,设计师却只要1名,顿时就有点虚火了。经过一个月紧张的考试后,踌躇满志的我终于等到了看最后一榜的那天。
那天,虽是阳光灿烂的天,但我的心却冷到了极点,因为榜上没有我的考号。我久久地呆在那里,心想,我吃不起天鹅肉,吃一只鸭子总不算过分吧!我一定要知道我差在哪儿?不能就这样善罢甘休。于是,便用激将法对着一排当时招聘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个电视台肯定不行,没搞!”
工作人员很生气地说:“你说啥子”
我说:“你们这个电视台肯定不行,连我这么能干的人都瞧不上,肯定莫搞!”
工作人员问到:“你是报考什么专业的”
“美术设计!”
“你是不是姓王”
我说:“是!”
“别忙走,我们帮你查一查。”
此时我的心怦怦直跳。
“喂,有你得嘛!是榜上的考号写错了!”
我的心终于像一块悬挂的石头落地了。也就是说,我差一点与33频道擦肩而过。拿着体检表的我,飞似地跑向了医院。
由于当时招聘的全是不懂电视节目制作的外行些,搞过电视有一点经验的人反而落马,因为,不懂电视制作的人在做电视节目时,反而没有了那些框框套套。就这样,青城山的强化培训班开始了。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在一个空荡荡的大会议室里,要搭建一个临时的演出舞台。当时我手里简直是一无所有,连基本的手工工具都没有,我心里一个劲地想咋过弄(当时并不知道这也是考核的一个具体内容)。
巡视周围环境后,我发现那些会议桌的侧面有流线型,于是,把几十张桌子叠在一块,搭成了整个舞台的基本背景,再用绳子在天棚上织网。这样,舞台的基本要素就有了。接着又用废旧的硬纸壳,折叠成形状各异的装饰道具,再涂上广告色,五彩缤纷,悬挂在顶棚的网上,任务总算是基本完成了。但文艺节目还得自编自演。于是,连夜创作了小品《招聘之前》。说的是3个文不懂ABCD,武不会马步冲拳的社会混混,一个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编花儿”, 非要去考摄像,一个是连地方话都说不清楚的结巴“猫哥”硬要去报考主持人;一个是把 HOTEL说成是西班牙语的社会“混混Y哥”(本人扮演),却要报考编辑。这三个难兄难弟在33招聘时碰到一块儿,于是,在房间里演练自己应聘的绝招。结果笑话百出。
演出后,由于当时参加培训有一百多号人,谁也记不清对方的名字,便叫起了那晚上演出的角色,什么“三嫂子”、“王麻子”、“潘驼背儿”、“Y哥”、“编哥”、“猫哥”等五花八门的绰号多得很。但在经历了9年的光阴后,好多像“疯子、猫哥、肥天鹅”这类的美称均已销声匿迹,但“Y哥”却保留至今。以至于后来有电话找王善忠,许多同仁会说“喂,没这个人!”,“就是Y哥!”“哦,Y哥索,电话!”
这几十年中,我几乎很难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更多的还是那声我爱听的“Y哥”。由于不敢自称为哥,便改哥为“戈”了。
来到了空空的展览馆五楼,我开始了办公区域的规划和美化装饰,兴致勃勃的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实践自己心中“我虽不能使银幕变大,但我能使它变得更美”的诺言。凭着这个信念,我开始设计了我台的第一个新闻演播室。
由于这本属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所以我信心十足地完成了第一演播厅的设计和制作,并得到了台领导以及电视行家的称赞。“不错!简直像港台。”于是,沾沾自喜的我又接下了《33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一台文艺晚会的设计任务。虽然面对的是空空的大厅,加之资金有限,困难还是前所未有的,但地处市内,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能买到。
风风火火的几天,昏头昏脑的加班,根本就不知晓舞台文艺晚会最基本要素的我,看着花花的舞台,我曾暗自得意过。但到了直播那一天,通过直播出来的画面,我简直“瓜”了!那画面,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不是一个有专业美术知识的人所摆弄出来的舞台。尽管员工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但在演出完后,我独自在办公室伤心地难过起来。这是啥子画面喔?简直是狗屁! 我真弄不懂那么多好看的、艳丽的东西组合在一块,它咋个就这样不受看呢?哭吧,泪水会让你晓得锅儿是铁打的。
听到抽泣声的台长,很明白我在难过些什么,便拍着我的肩说“很不错嘛!一个不懂电视美术的人,能在困难的条件下搞出一个还算看得过的晚会舞台,以后多学、多练,再多搞几个晚会,你一定会有提高的。”这些教诲的话语, 让我难忘。
苦涩的泪水,让我明白了:电视美术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绘画的,但又属美术范畴的一个新品种、新领域。既然是新品种,就会有它的甜、有苦、有酸、有无穷尽的东西让我去知晓……
在后来的工作中,自己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自学了摄像、编辑、灯光等有关电视方面的知识,台里还专门让我到北京去进修充电。
1995年我负责制作了《每日书场》,将民间艺人李伯清第一次推上了电视银屏。为了让自己的美术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台里还安排我参与了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几年的学习实践,使我对舞台美术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把舞美设计专业从建筑、绘画、平面设计等艺术领域里脱变成一门真正的电视艺术来钻研。自己设计的众多晚会中,有获得四川省电视文艺一等奖的《祝福明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六届文华颁奖晚会《文华飘香》、《红色歌潮》、《霜洋之声》,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闭幕文艺晚会,有参与拍摄的电视剧《何处不风流》获四川省电视剧一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来到人间》获四川省电视剧一等奖等等。还有许多自己设计的舞台晚会经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
在33这个家庭的餐桌上,我们的工作就像桌上随时摆着的一锅五味俱全的汤,工作中若全是甜味,你反倒觉得此汤乏味。工作中若全是顺境,你不会有什么感觉,更体会不到下坡的“滋味”,那是经历了上坡时的艰难后而感之的“快感”。
所以,只有那酸、甜、苦、辣的滋味交织在一起时,嚼起来才最有味道。这和成功与失败一样,往往成功时仅仅是一种心态和情绪,而恰恰是失败却像朋友一样时刻伴着你,它赐子我的反而更多更多。
回顾33大家庭走过的那段经历,我感到没有失败,便没有了起码的成熟;没有失败,便没有了动力;没有失败,更没有了激情。盼望成功就像我们渴望丰收一样,那是用丰硕的果实来回报我们辛勤的耕种。但并不等于每一次播种就意味着收获。从我学习的一点点哲学中了解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殊不知在人生四十这个坎上才真正明白,上坡与下坡总是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于是,当今天这个网络新媒体爆炸的时代,我再次清醒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和新一轮的知识危机感!
经过了近30年的电视生涯,当曾经拥有的岁月飘离我们越来越远时,当记忆里多往事已成为过去时,我很难有时间去回顾那在33所奋斗的时光。但真正就在这一顾之时,竞发现,它在我的记忆中顽强地占有一席之地。
是啊!面对这个屏幕有太多太多的想说,是因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记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