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的来历“一诺千金”一个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而有信、重承诺的成语。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道德寓意。
一、成语来源
“一诺千金”最早见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讲的是秦末汉初的一位名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务从不食言。因此,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后来,“一诺千金”便成为形容一个人诚信可靠、言出必行的成语。
二、成语含义
“一诺千金”字面意思是:一个承诺的价格胜过千金。它强调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信”的高度重视。
三、拓展资料与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诺千金 |
| 出处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 原意 | 一个承诺的价格胜过千金 |
| 典故人物 | 季布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重承诺、讲信用 |
| 文化内涵 |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扬他人信守诺言、值得信赖 |
四、小编归纳一下
“一诺千金”不仅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灵魂象征。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无论是在职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合作中,一个“一诺千金”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