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说柳道絮/蔡枝强

柳树是我的家乡最常见的树木,它不娇不贵,最容易成活。只要有水分吸收,它就能生根、发芽、生长。所以千百年来,我们古洼在水患过后,只有柳树能存活下来。柳树身材高挑,婀娜多姿,许多文人把它比喻成美女。不是大家闺秀,而是小家碧玉,非常形象。唐代诗人贺知章在他的诗《咏柳》中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家碧玉的美女,身上垂下许许多多的绿色带子,活灵活现,令人赞叹!
人们对柳树情有独钟,原因之一就是柳树识春最早。俗话说,五九、六九看杨柳。春打六九头。在即将立春的时候,柳枝泛翠,枝头鼓起无数蓓蕾。每当看到这些,人们便知道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心里都充满了不尽的喜悦。绿柳点燃了人们的希望。
柳树很普通,普通的每天都能相见。但高雅的公园,名贵的花园常有柳树相伴。柳树的现身,使得公园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景色宜人。名花和俗柳相配,雅俗共赏,相得益彰,情趣横生。在清代,我的家乡——文安,有八大景。其中一景就是”万柳金堤”。无数棵柳树守候着防洪干里大堤,极像披挂甲胄的巾帼英雄们,严阵以待。”万柳金堤”见证了柳树的英雄气概,彰显出最可贵的气节。
柳树常与我们相伴。儿时,我们常去爬柳树、掏鸟蛋、折根柳枝做成柳笛,”呜哇,呜哇”吹一首醉人的曲子,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集体经济时代,每到伏天,生产队派我们去坑边、河堤去折柳条。撸去柳皮,可以编蓝子或工艺品。有好多精美的产品还能出口,赚外汇。柳树木质韧性强,制作菜板子、菜墩是最好的原材料。
在汉语中,柳和留是同音字,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但古人通过谐音的手法,就把它们连到一起。送客人时,折棵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宋代周邦彦的词《兰陵王》中写到,”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在这里,周邦彦为我们图了一幅极美的图画。画面是:垂直的柳荫里,如烟丝丝垂下的柳条拨弄着碧绿,隋堤上,作者几回回送客,柳条拂着水飘绵飞絮送别行色。登高遥望故乡。谁理解繁华京城厌倦了的客人?十里长亭见证了年来年去,送走了多少客人,寄别情折柳条有千尺了吧。在词中,主人公一次次送别,折柳也留不住。无可奈何的心态流露无余。画面也不断重复。在这里,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阅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折柳枝,这留之。一个动作,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可见,中国的古文化博大精深。
人们对于柳树多为赞美,我们在古诗词中能看出端倪。
时节随着春意变浓,柳树的枝头吐出了柳絮。对柳絮的态度,文人们褒贬不一,但伤春者居多。宋代词人冯延已在他的《蝶恋花》中写到,”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元代文人马致远也在他的《双调◎寿阳曲》中写到,“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飞花落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冯延巳和马致远虽是两个朝代的人,但在他们的作品里失落的感受相同。到了清代,曹雪芹一改历代文人对柳絮的态度,把感伤变为积极向上,让人耳目一新。他在《临江仙◎柳絮》中这样写道,“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干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有趣的是,古代文人把有才的女诗人叫作“柳絮才”。典故出自东晋。东晋的宰相名谢安。一次下大雪,他随口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子韫哥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白雪纷飞酷似柳絮漫天飞舞,比喻贴切形象。谢安闻听之后大加称赞。当时的文人大家听说之后,也是赞叹不已。自此之后,人们便称有诗才的妇女为“柳絮才”了。元代文人乔吉在他的《双调◎水仙子◎咏雪》中写到,“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挨。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这首元曲穷极白色比喻白雪,恰恰无香的柳絮放在首位,冻成片的梨花紧跟其后。由此可见柳絮不香,且狂飞乱舞,比喻飞雪更为贴切。
柳絮俗称柳树绒。细细观察柳絮,你会发现在毛茸茸的身体里有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是柳树的种子。柳絮漫天飞舞,其实是在寻找生存的土地。这也正是柳树传宗接代的一种方式。当春雨过后,柳絮就安了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坑边或总潮湿的地方,柳芽开始萌发,在人们不轻易间,便冒出了一片新绿。
人们常常把柳絮和杨花放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柳絮杨花一样纷纷扬扬,可杨树绒没有种子,只有白毛。杨树派生出来的毛绒扰乱了人们对柳絮的认知。柳絮不忘初心,践行着自身价值。毫不理会干扰,深信自有后人论短长。
我赞美柳树,最早识得东君面,朴实无华平常心。也赞美柳絮,翻飞跌落踏入泥,雨后钻出一片绿。
注:东君,太阳神,也可以是春神,这里特指春天。
作 者 简 介
蔡枝强,男,66岁,党员,退休教师,河北文安古洼文学会会员,文安作协、廊坊作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从小爱好文学,其作品在刊物上时有发表。
关注微信公众号jgyxcpt
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
投稿请附件发送个人创作简历和近期生活照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重要提醒:请按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附件简介和生活照片。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征文信箱:289341034@qq.com
(2021年赛事)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圆满结束!(后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