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血虐蒙古14球,我看到了刻在日本足球DNA里的东西

14-0血虐蒙古,日本足球又一次在国际赛场上刷了一波存在感。在3月30日晚上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的一场比赛中,日本队以14-0的比分狂胜蒙古队。这样的大比分,在国际赛场上绝对不算多见。

蒙古队虽然不强,但日本能赢14球绝对是自身实力的体现。世预赛5轮过去,日本队豪取5连胜,狂轰27球且0失球。其实,在对阵蒙古队的比赛中,最令人惊讶的恐怕不是进了14个球,而是打入这14球的竟然来自于8名不同的球员,这样的整体性令人瞠目结舌。

日本队或许没有很强、个人能力特别突出的球星,和孙兴慜在韩国队的定位不一样,日本队更加贯彻的是一种强调整体技术的打法。这种刻在日本足球DNA里的打法,我们就从根上说说。

本期是《起底日本足球》的第二期——大正时代的日本足球(上)。上一期说到明治时代的日本足球。那个时期足球在日本还处于萌芽期,并不是一种全民性的运动,仍是外国人的圈地自萌。但进入到大正时代,日本足球真正迎来了空前自由的繁荣发展…

01

社会风气剧变:

从教育界开始的足球变革

为何日本足球对传控、整体性的打法有一种执念?这正是大正时代足球氛围的延续。

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即位,日本就此迎来了一个吐故纳新、民主自由气息相当浓厚的时代。

这个时候的足球运动已经不再是外国人的圈地自萌。特别是一战之后,社会风气剧变,日本对西方生活、思维形态的逐渐接纳,使得体育运动的受众面越来越广。而一战后的平静稳定也给足球的发展带来了土壤。

这是一个崇尚改革的年代,彼时正值日本教育改革的高峰。

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永井道明的日本人,成为了足球地位提高的关键人物。出身于有着”日本足球之源“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永井道明对足球有着深深的情怀。1917年,他成为东京蹴球团的首任团长,开始了普及足球的任务。从中等学校、高等学校铺开,足球写进了日本人的教材,从教育界开始了传向大众。

正是因为从教育界开始的,足球才没有遭到当时大多数人的反对,大部分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都有了自己的足球队。但因为当时与外国人相比,日本同年龄的学生相对身材更矮小,他们为了克服生理上的差距,则更注重团队配合和技战术打法。东京高师附中和神户一中是这种打法的典型代表,这也给日本足球的打法从骨子里定了型。

02

与棒球的相爱相杀

足球运动虽然蓬勃发展,但在当时却被棒球稳稳压住。棒球运动自明治时代中后期就风靡全日本,发展的势头远胜足球。直至今日,棒球依旧是日本第一大运动。但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足球却和棒球展开了一场“相爱相杀”。

棒球在日本被称为“国技”,地位可类比中国的乒乓球。几乎在日本的每一所学校,棒球部都先于足球部成立,普遍都相差20年左右。这样的时差自然使得两项运动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棒球甲子园盛况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棒球热的背景下,学术界和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棒球问题”的讨论。不少人持有一种观点——“棒球乃粗鄙之贱技,无刚勇之气,不能与英国之国技足球相提并论”。在这样的风气下,掀起了一场没什么水花的“反棒球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质并不是反对棒球运动,而是借反棒球的名号来发展足球。事实证明,这项运动没给棒球带来什么消极影响,但确实是给足球的发展带来了提升和飞跃。

于是乎,大正时代的校园足球呈现出2个方向:首先,一些学校开始“校技转换”,从原先的棒球转为足球;另外,一些中学自成立之初旧将足球作为校技。这个时候,足球在学校的地位逐渐到了能和棒球扳手腕的地步。

随后,日本足球在1917年远东运动会上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首个对手正是中国队。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日足球第一次交锋,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未完待续)

(起底日本足球第一期↓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