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213什么意思(​拼音里的53 213等是什么意思)

在前几期《闽语入门》的课文下方,有读者提问说:福州话拼音旁边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期我们专门来讲解一下。
简单的回答是:拼音旁的数字,代表一个音节的声调。这种声调的标记方式,与简谱有些许类似。1、2、3、4、5代表着从低到高的五个不同音高,其中1最低,2比1高,3比2高……我们用数字的变化就表示一个声调的走向,比如 ,53 就是从高到低,即一个降调;24 就是从低到高,即一个升调。
五度标记法是语言学家赵元任发明的,在汉语的研究中经常用它来描述声调轮廓。赵元任从五线谱中获得灵感,用”乐谱的音符“记录声调。把一个人的说话时音高大致划分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个相对高度,依次标为1-5。对于每个声调,记录下声调”起点处、终点处及拐点处”的音高,便形成大家看到的例如213、53等声调数字。值得注意的是,和音乐的音高不同,这里记录的不是绝对音高,而是相对于每个人的“发音范围”的相对音高。比如,一般而言,女性的 1 就会高于男性的 1。
我们在《闽语入门》课文中使用的拼音方案是“榕拼”方案,其中的声调部分便是采用“五度标记法”。
福州话的声调
福州话有7个单字声调,即一个字单念(不成词)情况下的声调。按福州话传统韵书《戚林八音》中的名称来看,分别是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去、 下入。写为五度制,就是55、33、213、24、53、242、5。[注1][注2]
下面给大家演示每个声调的发音。
福州话声调演示 1
发音的要领如下:
上平(55):又高又平,类似普通话的第一声。
上上(33):比上平(55)略低一些,也是“平”的。
上去(213):先降再升,类似普通话的第三声。[注3]
上入(24):一个升调,发得很短促,可类比为一个急促的普通话第二声。[注4]
下平(53):一个降调,类似普通话的第四声。
下去(242):先上扬,再下降。
下入(5):高而短促,可类比为一个急促的普通话第一声。[注4]
再听几组例字:
福州话声调演示 2
福州话声调演示 3
当然,我们说话时,往往不是单个字单个字地念。除此七个单字调,实际说话时,福州话还有轻声与连读变调,以后我们会再作介绍。
如果你在学习福州话,不能单凭声调数字“念谱”,而是要从实际语料中多听多模仿。在连续语流(比如人们自然说话时)中,由于大家并不会把每一个音发到“极致”,调型可能会被简化。比如,注3中提到的,213也可读作21,这种现象在连续语流中就非常常见。
去哪里多听多模仿呢?你可以看看我们往期的课程。同时,建议把这篇文章中的声调视频收藏起来,之后学习时常常拿出来对照着看。
注释
1.《戚林八音》中还有一个“下上”调,但并没有这个调的字,所以“八音”实际上只有七个声调。
2. 因为每个人的发音存在差异,且“五度标记法”并不是精确记录绝对音高,因此每个声调的具体数值是有争议的。我们在这里统一以陈泽平(2015)的记录为准,这是为了方便教学。
3. 213(先降再升)发成 21(只降不升)亦可。我们为了教学方便记为213,213是比较老的腔。
4. 留意上入、下入例字拼音中的h和k。它们表示这个音节是一个入声。入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发音短促,在音节的末尾,声门要突然收缩、声带停止震动。就好像你试着发英文lock一词,但最后k不发出声,只做一个k的嘴形。入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大多数南方方言中(闽语、吴语、粤语等)都保留了入声。h、k是两个不同的“韵尾”,历史上存在发音的区别。现代福州市区方言中,两者在发音方式和听感上没有区别。我们记录 h和 k 的区别是为了便于描述变调规律。初学者只要知道它们都是入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