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学心得
作者:余康
葫芦丝是源自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独有的一种乐器,声音轻,飘,柔,一曲施光南谱写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用葫芦丝奏出,那种意境那种婉转如丝绸轻轻抖动的美妙让多少人迷恋,让多少人如醉如痴.
葫芦丝以形状小巧,价格便宜,声音好听,简单易学一下子就俘获了各个行业各个年龄的心,随着学葫芦丝的人日益增多,队伍渐渐壮大,全国各地的葫芦丝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我也顺着这股轻柔飘逸风认真学习,飘到云南和广西得到名师李春华,李思才亲自指点,经李春华大师认定获得葫芦丝教师资格证书.
从教近四年,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各种级别的孩子演奏,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和证书,孩子们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自信.各方面也得到很好发展.我也慢慢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认可.
为了以后更好的教学,也为了和同仁互相切磋,我把这几年的教学心得小结一下.
首先:认识葫芦丝,听示范演奏,激发学习兴趣
我用葫芦丝吹奏同学们喜欢熟悉的曲子,听到熟悉动听的旋律同学们由好奇,羡慕转为强烈的想了解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让孩子们知道了葫芦丝的起源,初步认识了葫芦丝.
其次:结合实际,编写教材,因势利导
为使学生尽快的学会演奏葫芦丝,我结合自已初学葫芦丝的感受,再大量阅读观看葫芦丝演奏及教学的书籍和视频,集大家之长,根据我的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葫芦丝教材,教学中再根据上课时发现,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补充,修改.教材从易到难,从简单的音符,指法,呼吸到简单的小曲子,语言简洁易懂,不给学生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信心学会学好葫芦丝.
如李春华大师的绿皮书《葫芦丝演奏实用教程》先从低音5开始学习,要求七个音孔全部按严,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只要稍稍注意就能按严,吹出纯正的基音,便对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却有点困难,因为他们手小按不严,葫芦就会发出“哽咽的哭泣声”。所以我借鉴李思才老师,张笑老师的初学教程,先学123,等他们的手指对葫芦按孔有了一定感觉再学低音567。
再如初学的人吹奏时习惯用食指靠在附管固定葫芦,这样手形僵硬难看,而且还影响以后的快速演奏。所以必须解放食指,用小指固定。我教了一期葫芦丝小小班,学前班的孩子.为了形象生动好记,我把中指食指无名指喻成爸爸妈妈和我,小指是小狗.
家里只要有人小狗就在外溜达,也就是说小指自然抬起.如果三个人都出门了,小狗必须在门口看家(小指轻轻按在主管或附管上,起固定葫芦作用,同时这样也能起到定位作用,避免手指和音孔错位)但是只要有人回来了,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我,一个人,两个人还是三个人,小狗必须走(小指自然抬起)左手右手就象两家人,两只小狗(小指)运用方法都是一样的.
多强调几次,习惯成自然,现在我的学生手形都不错。(当然,世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太拘泥.如在演奏较快的乐曲时,小指的应用更自由,可不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总之,自然为美!你自已觉得自然大方了别人看你也舒服!)
在学习空闲时,我会给学生们演奏一些葫芦丝名曲和流行乐曲,告诉他们不久的将来一定比我演奏的还要好,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跃跃欲试,信心倍增,再次巩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再次,循序渐进,探索规律,因材施教
葫芦丝学习最重要的是气、指、舌。气息的练习是很重要的,胸腹式呼吸最合理,每天的长音练习是必须的。手指的练习尽量做到,轻,松,快。开始时8个基音(低音567,中音12356)顺次吹上去再吹下来,美名其曰“上楼梯下楼梯”。
练习上楼梯下楼梯不仅让学生们对音的位置渐渐熟悉也让手指渐渐灵活,放松,规范。能快速的上楼下楼以后再进行手指强化曲目练习。舌的训练则是先学会单吐,这是学基音就必须掌握的,然后循序渐进学习双吐三吐,要求学生没事独处时(如上学放学路上,看电视等空闲零碎时间)不吹葫芦而让自已徒舌强化练习,如果徒舌会了那么在葫芦上吹就不是问题。这三项基本功是每节课上课前十分钟必练的。基本功练习完后再开始新课的教授。习惯成自然,我的学生在课后练习时都会先基功,再练习曲子。我觉得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继续进步。
每期培训结束时,我都会搞一台汇报演出,邀请家长老师来观看。在家长老师的赞扬声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让学生在表演中发现差距,互相学习,你争我赶,共同进步。
县里市里只要有比赛,有演出机会,在不妨碍学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我都会学生参加,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丰富他们的舞台经验。在每一次的上台表现中历练成长。
五.加强自已,以身为范
平时在教学空隙中把自已练习的曲子吹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一山更比一山高。你觉得老师吹得好,还有比老师吹得更好的人,所以老师每天也都在练习,都在学习。另外有机会也参加各种演出比赛提升自已,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葫芦丝进课堂的特色音乐教学中,常常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悉心钻研总能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我愿自己的教学继续沿着扎实有效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