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996的修罗场里没有“吹哨人”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610篇文章
很好听,静静听。头图by《美国工厂》
(一)
一个98年的年轻姑娘倒在凌晨1:30的下班路上,而她所供职的公司正疲于撰写一篇又一篇的声明和“辟谣”。
很难想象,一家2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在对外沟通机制和流程上,呈现出这样一幅灾难性的水准。在最近一篇声明里,拼多多声称发布这段不当回应的人,只是一家合作供应商的员工,一幅责任全在乙方的甩锅口吻。
令人惆怅的是,我看这位在地铁上急着为拼多多辩白的人,既不是老板,亦非高管,不过就是个乙方公司95年的普通员工。仔细想想,这样的人还挺可怕的。面对一个同龄人的猝然离世,这位不仅缺乏最基本的共情,还试图以“奋斗逼”的逻辑链将矛盾转移到个人选择上面去。这是蠢,也是坏。有人形容这样的人是“精神资本家”,但对于习惯了内卷化的打工人而言,类似的思维其实你我并不陌生。“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真的,我丝毫不怀疑这句话的“真诚”。这段话以及其所展现的逻辑,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
马云说“996是一种福报”,刘强东说“我一天工作16个小时,闲着对我来说是痛苦”,雷军说“要重点培养那些心甘情愿12点下班,不用老板看着的人”……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是行业竞争格局的内卷化。其实互联网已经很久没有什么颠覆性创新了,竞争早已经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高管层,在焦虑下开始意识到:科技互联网公司要开始适应“苦日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下,跑的快不一定能活,但跑的慢一定会死。而这样的逻辑,对于从小就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标语下卷出来的小镇做题家而言,接受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就是这样一路“杀”过来的。
(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我个人也认同乃至鼓励,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一个人在年轻时应该更勤奋、更拼搏、更努力。但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一个正常的环境下。可当下打工人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996ICU”的网站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它越来越多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类型公司的工作常态。996是标配,997是优秀员工,每天都愿意在公司自愿卷到凌晨12点才下班的“干电池”,正被公司领导火速提拔,以讽刺和鞭挞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35岁以上员工……
我毕业的时候,大厂招聘时都自豪地宣传福利待遇带薪假期,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公司流行向Google看齐,上班不打卡下班去酒吧工作的时候还能不务正业。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招聘需求里,表现出“能进我司是你的荣幸,你爱来不来,有的是人抢着来”的态度,明火执仗地写上:“不能接受996和高强度加班的同学,我们也不太能接受你。”
而经济大环境的萧瑟和工作机会的稀缺,又加强了996的某种“正当性”。我很早之前就写过,网络舆情对996再深恶痛绝,也是清风撼石。有多少人是一边喝着红牛,一边在凌晨灯火辉煌的办公室里写下反对996的句子呢?996工作制已经是一个“城里人渴望逃离,城外人梦寐以求”的环境围城。有多少人渴望逃离,就有多少人渴望进来——不信,去听听当下各大高校应届生的求职心声吧,996、997又如何?能进入BATTMD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是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念兹在兹的梦想。我想起项飙老师前些日子的那篇访谈。
他说导致中国社会如此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里“没有退出的机制”。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人几乎都挤在同一个赛道上,“目标上的高度单一,价值评价体系的高度单一,竞争方式也是高度单一”。而在这样一条赛道上,社会评价体系还不允许你选择退出。项飙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去麦当劳应聘,面试官看了他的简历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考虑你父母怎么想?这样的问题已经和工作能力无关,而牵扯到道德评判和价值审判。同理,那些煎熬在996工作里的打工人,在萌生退意时,内心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类似的社会评判:996这点苦你都吃不了,你当年怎么考上的985?加班你都受不了,你凭什么想过更好的生活,你有什么资格享受当下,有什么资格给家人爱人更好的未来?这就是项飙老师所讲的:“成功者要失败者一定要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你不仅是在钱上少一点,物质生活上差一点,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头,一定要去承认你是没有什么用的,是失败的。如果你不承认自己失败,而是悄然走开退出竞争,不允许的,会有很多指责。”
(三)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看评论说“拼多多要一个月给我五万,那我也去”。你想多了。你觉得给你五万你去,肯定有人四万也去的。还有三万两万的,最后月薪一万五。轮不到你。知乎讨论“马云给你一亿让你吃屎吃不吃”,有模有样的,还纠结。其实轮不到你,早被人一万一口抢光了。所以才要法律帮人制定底线:人就不能吃屎。
轰轰烈烈的舆论讨伐之后,我毫不怀疑,996的常态依然会在办公楼里持续,而类似的年轻人猝死(中年人猝死几乎不算新闻了)依然还会重演。如今一种政治正确是将炮火对准资本,这很解气,但恕我直言,骂资本本质上和骂996一样,只是公众情绪上的一种舒压,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卵用。资本是一柄双刃剑,它天生追求的就是更高利润,指望行业自律或者资本放弃对更高利益、更高回报的追逐,是不切实际的天真想法。《美国工厂》播出后,中文互联网上兴起过一阵关于美国工会的讨论。《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的核心叙事矛盾,其实就在于曹德旺和美国工会之间的斗争,作为老板和投资人,曹德旺认为工会的建立会严重阻碍工厂的生产效率,“如果工会进来,我就关闭工厂”。
美国工会发展到今天,的确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陷和毛病,可以说造成美国制造业外流的现状,美国众多的工会是重要的推波助澜者。今天的美国工会实际上从保护工人权益的组织,变成了一个为自己谋利和捞取政治资本的组织。
动辄的罢工和抗议,让制造业企业不堪其扰,它的确保护了劳动者权益,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孕妇、工伤者和老年劳动力。《美国工厂》里一位美国员工,在福特工厂工作了几十年没受过一次工伤,但刚来到福耀工作不久,就受了严重的工伤。
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时代,它也的确用低效率和高福利,生生拖垮了很多公司。美国的工会和我们的工会,是魔幻的两个极端。美国工会更像是一个拿着裁判哨的人,想自己进球。而我们这边的情况则是,双方队员已经在竞技场上卷出血,卷出人命了,但放眼一望,却没有一个“裁判”吹响哨子。是的,这就是我面对996工作制,面对打工人猝死在下班路上这样的新闻时,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们面对的仍是一片没有“裁判”的竞技场。而没有裁判的竞技场,一定会卷成修罗场。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和2020有关的七张“普通面孔”一面是资本大狂欢,一面是打工人的内卷化博弈
被侮辱的薇娅
当一个无人在意的女孩,被虐待致死
骂外卖小哥是“底层猪”的大学生,可能误会了自己的阶层位置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