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我的仓央嘉措
那一天
我在八廓街
我在一座小楼上
我坐在窗口
我看转动经筒的人走过
我看转山转水的人走过
我看白鹤飞过
那一丝气息
那一声梵唱
那一刻温暖
就在那里
那一夜
我在八廓街
就在这座小楼上
就在这窗口
我与你相见
不为转动经轮
不为参悟
只为十万大山中
那一轮洁白的月亮
让我心痛
让我心里柔软
《不负如来不负卿》摘要
磕长头的人,一大片,一大片的,有的垫着垫子,有的什么也没垫,还光着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磕过来,走一步,磕一个,无论朝晚,也无论风雨,虔诚得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每一朝,每一代,变化的是风雨,是日月圆缺,不变的是”囊廓”、“八廓”、“林廓”中磕头、转经,不负佛祖、不负天地苍生的人流。
走过尼洋河、雅鲁藏布江、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所到之处,听到的无不是天籁之声,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那些敬畏生命的虔诚之象。
我许了什么愿,许了多少愿,现在已无从记起。当时内心只是柔软、只是虔诚、只是宏大,所有的愿望、所有的祈求,都想向佛祖说,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我看到有人伏地膜拜,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我更喜欢这里的一个人,在布达拉宫他是万世的君王,在拉萨街头是伟大的情郎,他就是仓央嘉措。
在佛界和人间行走,有情有义有爱,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如来不负卿》全文
西藏什么地方都应该去,但最应该去的地方却是大昭寺,大昭寺有一种气息,让人感动。
大昭寺是西藏的中心,藏传佛教的中心,是藏民心中的圣地。走进大昭寺广场,即刻就见到一幅感动人的画面,磕长头的人,一大片,一大片的,有的垫着垫子,有的什么也没垫,还光着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磕过来,走一步,磕一个,无论朝晚,也无论风雨,虔诚得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生命。
早就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那是大昭寺的中心。环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殿的那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那一圈,称为“八廓”;以大昭寺为中心的那一圈街道,叫“八廓街”;而以大昭寺为中心再向外辐射出去,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那一大圈,称为“林廓”。从古至今,无数藏民从内到外、从外道内,按此三环,经年累月,不停不息地转经行礼。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每一朝,每一代,变化的是风雨,是日月圆缺,不变的是”囊廓”、“八廓”、“林廓”中磕头、转经,不负佛祖、不负天地苍生的人流。
我是再次到拉萨了,重复去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大昭寺。我去大昭寺,与其说是朝拜众佛,不如说是去再一次感受那里所弥散的气息。这一次进藏,我们先后已走过尼洋河、雅鲁藏布江、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所到之处,听到的无不是天籁之声,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那些敬畏生命的虔诚之象:藏民们都有一个相同相似的愿望,前往大昭寺。他们宁愿卖掉自己的全部家当,或从山里,或从湖边,从家门出来,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的路,只为到大昭寺,用一生的积蓄,为佛祖脸上抹一把金粉。那真是世界上最纯粹的爱,情深深义重重。
进入大昭寺,站在释迦牟尼佛像前,我首先想到的是文成公主。离开今天已经有1360多年了,也许是一个早晨,或者傍晚,文成公主泪别父母兄弟姐妹,走上前程渺渺的青藏高原。临行之前,唐太宗李世民问女儿要带什么?女儿说,什么都不要,只要洛阳白马寺的那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不负父命,踏上了和番之路。文成公主是何等睿智的一个人啊,在她入藏之前,松赞干布先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为妃,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随身带去的是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两位公主不仅仅充满女人的智慧,还充满民族的、政治的智慧,她们带入这两尊释迦牟尼像,不仅仅是传入西藏的最早的佛像,而且把文化信仰带入了西藏,几如雪域高原上的日月之辉。我喜欢藏人的淳朴、纯粹、执著、忘我,我甚至认为,这样信仰坚定的人,一定是连做坏事都不会的人。
释迦牟尼十二岁、八岁等身像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临终时,不负众望,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开光。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等身塑像最为精美与尊贵。三尊佛像两尊在西藏,一尊留在印度,由于岁月的变故和侵蚀,留在印度的那一尊已不可见。唐贞观二十一年,即公元647年,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建造了大昭寺,供奉八岁等身像;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小召寺,供奉十二岁等身像,后来,两佛像互易供奉。等身像之所以珍贵,因为见到的佛像与2500年前的佛祖一模一样,佛像自被迎入藏地起,日益为藏人虔信,逐渐成为所有藏人的精神支柱,在藏人心里,他是昼夜都在发出灵光的圣物。
我在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驻立良久,此佛像被世界公认最象佛陀真身,而且十分灵验。我像藏人一样,双手合十默祷,继而绕佛一周,把头磕在佛祖的膝上,我许了什么愿,许了多少愿,现在已无从记起。当时内心只是柔软、只是虔诚、只是宏大,所有的愿望、所有的祈求,都想向佛祖说,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我看到有人伏地膜拜,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当我抬起头凝目仰望时,感觉到金光闪闪的释迦牟尼正颔首微笑,以无穷的慈悲和智慧泽被众生。
从大殿出来,身上海散发着酥油香气,登上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当年这里曾是一片沼泽湖泊,松赞干布在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于此处修建佛殿,松赞干布把手指上的戒指脱下,抛向空中,戒指所落之地即为宫殿建造之地。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大昭寺屡建屡淹。尺尊公主只得向深谙风水的文成公主求助,文成公主通易经八卦,发现整个西藏的地形如同仰躺的罗刹女妖,而拉萨的这个湖泊正是女妖的心脏,于是献策,用成千成万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
文成公主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必须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文成公主还建议,在边远地区相应建十二个小寺院,以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我在拉萨的罗布林卡内,看到了这幅西藏镇魔图,这个仰卧的女魔身体,正代表了古代藏族人关于西藏自然地理和宗教民俗文化的历史观念。
大昭寺以山羊驮土而建成,因而最初的佛殿曾以"羊土神变寺"为名,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传昭大法会,因而,此寺从此改名大昭寺。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的塑像,也供奉在佛祖两侧的配殿内。这是一个圣地,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此举行。
从笼罩着浓浓的藏传佛教的气息中走出,回首大昭寺,太阳正在它的顶上,七彩缤纷。进入八廓街,找到玛吉阿米小楼,坐在靠窗的小桌旁,我的思绪似乎还飘游在佛祖、颂赞干布、文成公主之间。我素来喜爱青藏高原、喜爱这里的雪山白云,是一个澄澈的世界。我更喜欢这里的一个人,在布达拉宫他是万世的君王,在拉萨街头是伟大的情郎,他就是仓央嘉措。当年的仓央嘉措无数次地走进,又走出大昭寺,他又作何想?传说在300多年前,一个星月之下,就在这小店里,来了一位人,很神秘,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从此,他常常光顾这里,期待重逢。遗憾的是,一切都是梦。这个做梦的人,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今天,我突然有了感悟:仓央嘉错一定是颂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后人,在佛界和人间行走,有情有义有爱,不负如来不负卿,只要寻觅,还能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