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带不动吵架却带火了K歌
谁能想到,有那英在的花少竟然不撕了?新一季《花儿与少年》开播前,网友还在热议”那英能压住谁”,结局正片一上线,观众集体傻眼——这群明星半夜在微信群里K歌到凌晨五点!导演李超称之为”音乐疗愈式团建”,听起来像公关话术,但看到那英举着手机找调、陈数递水、马思纯蹲地上打拍子的画面,确实比吵架新鲜多了。
以前看《花少》,观众都是备好瓜子等名场面。现在瓜子用不上了,得备耳机!有那英在的花少这次彻底颠覆了”撕”的传统,把冲突换成了”憋冲突”:龚俊想点外卖怕吵到别人,张晚意憋了半小时才开口。这种”快吵啊”的悬着感,反而比真吵更挠人。
版权费竟成最大支出?这钱花得值
节目最搞笑的片段要数导演组担心版权那段。当嘉宾点了《孤勇者》,节目组连夜打钱给版权方,还特意在字幕打出”已付费”。网友纷纷调侃:以前预算都买热搜,现在改买版权了!这其实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节目组真在花钱买”安静”。
不吵不闹的花少,版权费成了最大支出,但这钱花得挺值。播放量比上一季同期涨了三倍,弹幕齐刷”替他们尴尬”的观众们,身体却很诚恳地点开了下一集。原来不撕的真人秀,也能让人追更上瘾!
成年人的体面:屏幕内外都在演
观众突然发现,看明星”努力不崩”比看他们崩更有代入感。普通人旅游不也这样吗?想发火又怕破坏气氛,最终只能半夜拉群唱歌。有那英在的花少这次像面镜子,照出了成年人维持体面的日常。
节目没教人怎么相处,只是把那些细微的尴尬摆出来。至于能照出什么,全看观众自己带了几许旅行阴影。那英这次确实没带动吵架的节奏,但却带出了另一种节奏——原来诚实的相处,比戏剧化的冲突更打动人。
从”撕”到”音”的华丽转身
六季以来,《花少》第一次由于不撕而上热搜。有那英在的花少成音综了这个转变,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当观众厌倦了剧本化的冲突,诚实的人际互动反而成了稀缺品。
那英举着手机找调的画面,陈数默默递水的细节,马思纯蹲着打拍子的憨态——这些不完美却诚实的瞬间,才是真人秀最该呈现的内容。从”等他们撕”到”等他们唱”,观众的审美在进化,节目组也终于跟上了步伐。
这一季《花少》或许证明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观众都爱看明星互撕,诚实的人际互动同样能打动人心。有那英在的花少用音乐代替争吵,用领会化解矛盾,反而开辟了旅行综艺的新可能。这画风突变得太惊喜,也太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