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魏晓雪:红的厚重

红的厚重
——清明至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文/魏晓雪
我的家乡,金寨,著名的革命老区,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个世纪,全县先后有十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1955年至1964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军50人,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也因此,金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60年代初开始,政府逐步兴建并不断扩建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现占地25万平方米,集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墓于一体,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清明,特地回了一趟家,领着刚满一周岁的儿子去县烈士陵园扫墓。清晨,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像是上天也在哭泣、也在悲悯,为这: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十万英雄儿女。踏上直达烈士陵园的小巴,一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在青山绿水间。放眼望去,盘山路边、茶地里、山坡上,朵朵绚烂夺目的映山红点缀其间,风吹过,像无数粉衣少女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挺进大别山深处,去祭奠那些曾为革命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及将领们。
不肖一个小时,就到达了烈士陵园前。爬过百十级台阶,只见24米高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庄严、巍峨地矗立着,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大字,顿时,肃然起敬,不自觉地站直了身姿,默默地注视着,注视着。1929年,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红32师、33师和红25军等11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坚强后盾的革命根据地,一支一支普普通通的红军队伍,一名一名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一枪一枪地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烈士塔北面,是一座红军纪念堂,远远望去,酷似红军八角帽,这是祭奠老红军的神圣殿堂。大门正上方“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由洪学智上将亲自题名。洪学智将军,15岁投身革命,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分别于1955年和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两次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军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国外亦无先例。为纪念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政府特于2008年10月在陵园内建立了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功勋站柱,向世人光荣地展示着我们这位老将军的辉煌一生。
在红军纪念堂背后的山坡上,建着100多座红军陵墓,一座挨着一座,就像他们的革命友谊,生死都不离不弃。现下,每座墓前都摆放着鲜花、水果,或是他们的后人,亦或是敬仰他们的人,送上的微薄心意。有的墓碑前,年长者正在向儿孙们津津有味地诉说着,或是爷爷,或是奶奶,或是某某的戎马一生。记着小时候,太太(小姨夫的大爷爷)还活着,也偶尔会跟我们讲他参加抗日战争,吹着冲锋号,引领着兄弟们砍倒一个又一个鬼子,一个又一个枪林弹雨的苦日子。一个小学同学的爷爷,过过草地,肯定也有很多精彩又吓人的故事,可惜没有当面听过,只记得同学常说:爷爷可节省了,天天不是自己种菜吃,就是买豆腐。可不,这就是一个老红军的本色:艰苦朴素!
我,是安徽金寨人,生在将军的故乡,长在将军的故乡,不论以后走到哪里,我都会时刻铭记着:我,是红军的后人。
作者简介:魏晓雪,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生毕业,谋生于江苏常州。“故乡遥,何日去?家住深山,久作龙城旅。”以文字记忆家乡,想念家乡。
雪绒花原创文学专题 :
雪绒花文学阅读感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二)
雪绒花原创季同题散文《冬日》征文作品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张帅|孟燕|董呆呆|赵合|邵燕云|张玉武|郑丽|周绍明|闫宪|顾燕燕|宋尚学|吴永利
投稿要求:小说、散文限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稿件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配图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或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同时,请发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投稿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不闲聊,不接受投稿。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 稿 邮 箱:
小说散文:xrhycwx@163.com
诗词:xrhycwxsc@163.com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