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了一个对互联网餐饮品牌创业者的采访。
她说,怎样才能让创业这件事更快乐呢?
这似乎是一个千古难题。
我们只听说,创业等于没有下班时间,没有自我空间,不要说“活得有质地”,这是连生活都彻底放弃了的一件事。
然而这个姑娘说,我们只需要把创业当做玩的过程,就不会感觉太累。
我是忍不住亲自动手给她点了个赞。
毕竟能够把苦逼的生活过得快乐,是有诀窍的。
否则在这个成行成市贩卖焦虑的时代,你不是今天害怕被同龄人抛弃,就是明天哀叹自己没有套现15亿。
这,又怎能让自己过得有质地呢?
今天给的10条让你活得更有质地的建议,供你参考,希望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不必每件事都明码标价
我的一个闺蜜,每次打车都一定要看着表的跳动来计算路程,如果过了某个路边标志物多跳了2块钱,她必然从那个点开始跟司机念念叨叨。
每一次在路上,她的神经都非常紧张。
我劝她,你的注意力比你想象中值钱得多。你知道现在一个App要买我们一个眼球要多少钱吗?至少50块!
其实,在路上不费神,睡一觉,或者看看电子书,比打车多的几块钱价值高更多。
我们计较每一分一毫的付出,貌似性价比很高,其实机会成本更高。
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失去了享受生活的的那份平常心。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在一次TED演讲中真诚讲述他从科幻小说迷,成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心路历程。
他从小就爱看科幻小说,也爱潜水,对每一次有趣的历程,都看做一次馈赠。
所以,当他冒险拍摄《泰坦尼克号》,踏入沉船的船舱,穿越到漆黑里面,在险恶的大洋底下随时出不来,他感到自己不是苦闷,而是像一个新生的好奇宝宝,沉浸在一个科幻电影里面。
确认过眼神,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才能在任何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颗童心。
一颗能让自己活得满腔热血的童心。
把压力看成打怪的关卡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世了的80后创业者茅侃侃,他生前顶着投资方的巨大压力,公司不盈利,就无路可走。
所以,他只好选择了走向黄泉。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扛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二字。
懂得避重就轻的人,往往不仅是坚韧,更多的是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把呼啸而来的负能量轻拂如尘。
能力以内只要最好
于小戈曾经说过一句话:能力以内,我只要最好。
我真的深表赞同。
很多人惯于把钱投资在房产,在基金,就是不舍得投资在自己身上。
事实上,买一张上万的Herman Miller人体工学椅,每天都坐,可以坐至少10年,平均每天的价格就是2块多钱,还不如你吃的快餐,但它足以让你颈椎腰椎舒适一整天。
但凡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一定不能省,你的元气,你的生活质地,靠它们源源不绝地供给滋养。
勇敢跳出舒适区
舒适区,就是你再也熟悉不过的套路和模式。每天都温故,而不能知新,毫不费力。
跨出去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一定能让你看到更多的风景。
我想起之前看过联想集团的高级副总乔健的故事。
她在联想做了几年HR之后,正好赶上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
她带领团队,年近40岁开始学英语,从一个不会说英文的人,最后完成了全球性的一个涉及6万多人的大整合。
后来,在联想业务走下坡路的时候,又带领着联想并购了摩托罗拉。
这么多年,活得越来越高级的她,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
人不能一直把自己放在舒适区。
一个人混吃等死是不会快乐的。
忙碌不是不阅读的理由
我记得看过一个有趣的统计:
在飞机上,头等舱里阅读的人占90%;
在公务舱阅读的人只占50%;
到经济舱,基本上都是拿着ipad和玩游戏的人。
阅读为什么能够决定了你的格局?
因为书里面的知识是体系性的,可以引发你的思考和想象力的,最终能够沉淀成你的格局、你的谈资、你的风度。
每一本好书,都是你看向世界的眼睛,一盏可以领路的明灯。
更重要的是,让你不至于在别人谈起经济周期和孔老孟庄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
把健身习惯延续到每一天
大家先盲猜一下,这个女孩有多少岁了?
没错,她是刘涛,39岁的刘涛,在微博长期打卡的健身女汉子。
她这健美的身材和弹性的皮肤,和那个已经满腹赘肉撑着皱纹过日子的你是不是有天渊之别?
这些都是她长期坚持健身的结果。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健身的好处是什么?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我不能同意再多:
“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修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历练。
克服初学的时候拉背和深蹲的恐惧,克服自己一人跑步时的孤独,咬牙忍受住每次无氧之后燃烧的酸痛。
还有,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会更有底气。”
幽默总好过咄咄逼人
最伤人又伤己,伤神又伤身的方法是什么?
那肯定是得理不饶人,为了小事一争对错。
可以用一笑来化解矛盾的,都是高手。
我记得《奇葩说》在《单身是贵族还是狗》这一期中,有一个选手为了说明“狗”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说到:
“古人都称呼自己的儿子是‘小犬’。”
意思是,连“小犬”都是谦辞,狗怎么是贬义词呢?
高晓松当场就表示反对了:有人叫自己儿子“小犬”的吗?古人只会说“犬子”啊!
作为主持人的马东,当场先装了一下懵,过了一会,看见高晓松坚持己见,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
“根据考究,古人说‘小犬’确实很少见。(这句话让高晓松下了台)
《红楼梦》仅在一百一十四回时,写道:‘贾政指着宝玉道,‘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摆出了正确的答案)
所以,你可以叫自己的太太,母犬。(幽他一默,化解尴尬)”
你看,整个过程,三方都如沐春风。
这样过日子不是比为了鸡毛蒜皮争执不停有质地得多吗?
告别时一定要潇洒转身
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逢和告别的进行体。
无论是公司、恋人、孩子,他们终究注定了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只是相伴时间长短的问题。
有的告别很得体,微笑、握手、好聚好散;有的告别很难堪,撕逼、吵闹、不依不挠。
无论是怎样形式的告别,潇洒转身是最重要的,留恋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翻过这一篇,下一页才能被你写满。
在过去中沉溺,是最糟糕的生活状态。
只跟“过去的自己”比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H,最喜欢就是打听其他人的工资,然后瞎自己生气,动不动就说:
“她才一个总账会计,居然1万块钱?她才这个水平,值这么多钱?!”
事实上,做这些无谓的比较时,她根本改变不了自己的工资,而且还让听到的人感觉她心胸狭小,格局极低。
一个人和他人横向比较时,很容易陷入不理性的戾气。
怨恨,自卑,嫉妒这些情绪,会慢慢吞噬了原本健康美好愉快的你。
所以,如果非要做比较,只跟过去不成熟的自己比,只跟过去想不开的自己比,跟那个每一步都用力但不知方向的自己比。
只要你坚信:Every step counts finally!(人生到最后,每一步,都算数!)
最后,我想说:我们这些平凡人的生活,难免会在局促仄迫和动荡不安中反复历练。
但是我想起《无问西东》的台词: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所有旁观者的清,当局者的迷,都需要你一次次怀着孤勇去经历。
活得更好,全凭你对生活的态度。
能让我们活得更好的原则,还有 ?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维小维。曾任四大、宝洁、网易等名企管理层,10+年CFO及投资高管,专注职场、财商和个人成长。个人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
本文图片来自Pixabay.com和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