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随笔】望月者

-有书摘,无剧透-
推荐阅读科幻小说《太空漫游200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言千古,绝代销魂。
阿瑟·克拉克有这样的答案:“所有曾走在地球上的生物中,猿人是第一批会凝视月亮的。“
1968年《太空漫游2001》出版,确为科幻文学不可超越的巅峰。望月者,一位初见月的猿人,是小说里极为重要的形象——从望月开始,人类“心智”萌发,这是宇宙中最宝贵的东西,不经多代演化不足以具现,要灭绝则转瞬即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总之,从望月者开始,人类眼中有了最初的闪烁。
大刘的确借鉴了克拉克,将人性
之美、人类无法比肩的恢弘之美
以及宇宙的永恒之美与科幻结合
将“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与“科幻最顶峰”的《太空漫游2001》写在同一处,并非牵强附会。比起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我们在阅读《太空漫游》四部曲时,或许更觉亲密。
读者有「前见」,即在阅读《太空漫游》之前,我们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意识观念。小说里的一些【符号】会触动我们的文化记忆,纵使作家本人并无中国文化背景,阴差阳错间,倒有一丝近乎中式美学的影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鸟将从大鸟的背上起飞,把荣耀归于它出生的巢。」很容易就联想到“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鸟,由此,雄奇产生。
「穿过一个个银河的中心,魅影般的太阳纷纷炸开,又落在他的身后。宇宙尘这种冰冷的黑暗废物,曾经令他惊惧不已,现在则不过是太阳前方飞掠的渡鸦翅膀的鼓动罢了。」太阳与渡鸦本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符号,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文字位于章节的末尾处,渡鸦振翅后小说叙事停顿,留下昏鸦夕阳的颓败之感。这苦寒幽峭的意味正是我们所熟悉的。
符号运用或为巧合,但在更宏大的层面——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上,《太空漫游》颇有些【老庄】的味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鲍曼第一次看到伊阿珀托斯的时候,这颗卫星只有土星的光映照着,那奇特的椭圆形光斑有一部分在阴影中……那光洁的椭圆是一只巨大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他一路接近。那是只没有瞳仁的眼睛,因为它空无一物,鲍曼看不到任何东西掺杂其中。」「在地球上,冰河来了又去,而在地球之上,不变的月亮仍旧守护着那个秘密。以一种比极地冰川消长再慢一些的节奏,文明的浪潮在银河系起起落落。一个个奇怪的、美丽的、糟糕的帝国崛起又没落,再把知识转手交给他们的接班人。地球并未被遗忘,但是再来一趟也没有多大意义。地球只是亿万个无声星球中的一个——其中,会发声的几乎没有。」
逍遥齐物——「他们是银河系的主宰了,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游在星辰之间,也可以像一缕薄雾渗入到宇宙的缝隙里。」「一旦他们打造的机器可以胜过他们的肉体,就是搬家的时候了。首先是头脑,然后只需要他们的思想,他们搬进由金属和塑料打造的亮晶晶的新家。他们就在这种躯体里漫游星际。他们不再建造宇宙飞船。他们就是宇宙飞船。不过,机械躯体的时代很快也过去了。在无休无止的实验中,他们学会了把知识储存在空间本身的结构里,把自己的想法恒久地保存在凝冻的光格中。他们可以成为辐射能的生物,最终摆脱物质的束缚。转化为纯粹的能量之后,他们又改变了自己。在千百个世界里,那些被他们舍弃的空壳,在无意识的死亡之舞中短暂颤抖之后,崩裂成尘。」
小大之辩——「现在,伊阿珀托斯是一弯充塞天际的巨大新月。到此刻之前,鲍曼一直把它想成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和它所环绕的那颗星球比起来也的确如此——然而,等它森然悬在头顶时,只觉硕大无朋,很像一把宇宙中的榔头,作势要把发现号像胡桃壳一样敲碎。」
当然,英国作家克拉克从未获得过中国文化基因,但他的科幻世界却与中国美学风格类似。或许这便是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序》中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此即人类共同之诗心。
《太空漫游2001》原为电影剧本,
后作家创作有2010、2061、3001,共计四部曲。
影版亦为无法超越的经典,神秘、费解、独特。
让我们回到溶溶一片奇光的江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短短一句话,溯洄到人类种族生命源头,甚至是人类没有诞生的时候。【没有人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也是理解克拉克科幻作品的关键: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形式,我们的灵长类躯壳只是「心智」的皮囊,而我们的「心智」只是大千世界里微不足道的存在。
当世界没有人类,当宇宙之大美失去了欣赏者,当审美失去主体,美依旧存在:
「有三百万年之久的时间,它一直绕着土星转动,等待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的命运(即有心智的生物出现)。在它诞生的过程中,一颗卫星粉碎了,当时的残片到现在仍然在轨道上。」
对于书中人而言:宇宙恢弘之美安静地等待着,等待了百万年,直到人类诞生;但纵使心智出现,我们短暂的生命又如何与恒久的大美相提并论呢?大美缺乏欣赏者依旧是大美。
而读者有幸:我们跟随作家,拨动着数以百万年计的时间轴,用惊奇的目光肆意浏览瀚海星河——在克拉克笔下「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有书中人、读书人这样两个维度。当然这是一点题外话了。
上图:《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致敬《太2001》
下图:影版《太空漫游2001》经典场景
受好友林楠启迪写下这篇文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他最喜爱的诗句,同时,他也爱读科幻小说。我想,他所喜爱的,便是这种恢弘的、有关小大之辨的时空性。昙花一现而明月不变;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
这篇文章并不严谨,我也拿不准如上观点、思考是否有价值。匆匆写下,以此纪念我与林楠十一年的友谊,也是我这几年读书的一点思考。思考本身是愉悦的。
听我讲述望月者的故事后,林楠说:“这样一来,猿人初见月的那刻,也是江月初照人的瞬间。”感谢初见月的先祖——你凝视天空,由此历法诞生,文明有迹可循;更重要的是,由你开始,人类明白了自己身处何方,明白了我们终将去向远方——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