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严刚随笔:失传已久的大冶铁矿“灯棚歌”(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说起“灯棚歌”,大家很容易想到张家边。其实,在大冶铁矿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灯棚歌”。大冶铁矿“灯棚歌”是矿工们歇息时,在矿棚灯下自娱自乐的产物。
矿工大多工作在地下,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心理活动鲜为人知,这些歌谣对于社会各界了解大冶铁矿的历史和特点,有着重要的认识作用。它可以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大冶铁矿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研究大冶铁矿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研究铁山矿冶文化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矿冶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色。大冶铁矿在各个历史阶段,其职工构成状况各不相同,“灯棚歌”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黄石地区的矿冶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超越时空的存在,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不同时代的文化与黄石地区的矿冶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回顾古今大冶铁矿的发展与黄石矿冶文化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矿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活力,从而通过它推动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冶铁矿最早的矿工队伍产生于清光绪17年(1891年),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支矿工队伍中,本地贫苦农民大约占95%,来自上海、宁波、厦门等地近代工业发达较早地区的技术工人占4-5%,后来随着采矿业的扩大,矿局又陆续从外地招募拉一批工人,矿工大约增加了一倍,此时是否存在“灯棚歌”,业已无从考证。从现有资料看,大冶铁矿“灯棚歌”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解放前的旧社会,一个是解放后的新社会。
解放前的大冶铁矿“灯棚歌”
民间歌谣是民众的心声,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往往是记录一个时代特征的最好资料之一。
民国九年(1920年),湖北省官矿公署开办的象鼻山铁矿投产,象鼻山官矿与商办的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并立。矿工队伍进一步扩大,总人数大冶3000人。
据老人介绍,在矿上曾流传这样一些歌谣:
“早上班不见太阳,
晚出露头顶月亮。
矿工出得牛马力,
劳动总是比日长。”
“有人难冇我不难,
搭起茅寮去采矿,
象鼻山下米又贵,
一天还要吃三餐。”
“日日下井不见光,
朝朝回家空米缸,
红薯南瓜多过饭,
股长常要吃单餐。”
这些歌谣短的寥寥数语,长则数十行,虽然流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反映了大冶铁矿矿业文化的一些特点,是矿工精神、矿工历史、矿工个性、矿工气质的重要表征。
铁山是以工矿为传统产业的地区,其劳动歌亦反映了以工业为特色的风貌,其中有些反映工矿生活的作品,是全省稀少的品种。
如:《四方谣》“两块石头夹块肉,前进后修不能筑”总结了挖矿的劳动经验。
有些歌谣哭诉了徒工的苦楚辛酸,如《学徒歌》“工人最苦是学徒,白干三年不如牛,残菜剩饭不饱肚,挨打受骂一身愁,稍有一点没应酬,赶出矿场无活路”;
诸如此类的有“少时顾个嘴,老来去讨米,三病两痛,江里一蹦”,以及《工匠门》、《穷人血泪洒满山》等,记述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控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状态。爱国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起来,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该年11月26日,冼星海和戏剧家洪深带领武汉大学宣传队和上海救亡演剧二队,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从武汉搭乘汉冶萍公司的班船,来到石灰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先后在黄石港、上窑“万年台”、源华煤矿、下陆陆家铺和铁山盛洪卿等地举行街头宣传和演出。演剧二队中有著名演员金山、王莹等。他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节目,深受矿工们喜爱,一直被矿工们传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铁山前夕(4月25日),大冶县政府向大冶厂矿传达国民政府军政部密令,停止开采矿石。两矿矿工全部遣散。
10月29日下午,铁山沦陷之后,“日铁”大冶矿业所为掠夺大冶铁矿的矿产资源,采用骗、抓等手段,从本地和外地弄来大批城市失业工人、贫民、农民充当苦力,又把战场俘虏的中国军人押来矿山服苦役,矿工人数猛增,最多时为战前的2倍。
在“日铁”开采铁山的七年里,铁山有首歌谣云:“上了狮子山,如进鬼门关,活人走上去,死人往下搬。”
抗战胜利后,大冶铁矿流行的《铁山一团糟》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腐败:“鬼子逃,国军到,闹得铁山一团糟;国民党,到处抢,敲骨吸髓肥肚肠”。
《恨难填》反映了矿工不当亡国奴,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十恨民团》一歌,用当地传统的歌唱形式,既揭露了反革命民团的罪行,又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革命态度。
这些旧社会的大冶铁矿“灯棚歌”,不仅是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广大矿工们在重压的最底层,迸发而出的要自由、求解放的呼声,更是在暴风骤雨般的阶阶斗争和民族斗争中产生的一种呐喊,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鲜明的阶级性和浓重的民族色彩。
严刚散文集《山水情》之夏:望南山瀑布
严刚散文集《山水情》之夏:风雨中,看那段消逝的精神崇拜—石氏古宅诉沧桑
严刚散文集《山水情》之夏:三角山记
杨姣娥工作室
与你分享生活的滋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