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孟金根散文|长虹桥佚事

↑点上面[南湖文学]蓝字丨关注南湖文学宗旨:打造最纯净的文学平台、营造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孟金根散文|长虹桥佚事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作者简介:孟金根,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平时喜欢写写随笔,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已开心,仅此而已。
长虹桥,这是官名。我们一带的乡间,人们都称之为长河桥。可能是“虹”与“河”的谐音所至。但倒也合适,运河不就是“长河”吗?它的全长有1797公里,从祖国心脏北京一直到江南的杭州,造在这样长的河上的桥称为“长河桥”不为过吧。长虹桥突兀于运河湾湿地公园之上,为秀水泱泱之地的标志性建筑,于1997年8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秀洲大运河—长虹桥段遗产点作为中国大运河项目内容之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意味着秀洲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也是嘉兴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小时候听老人说,在王江泾有一座古老的大桥,建在苏州塘上,那桥是用石头造的,很高、很大,而且故事很多,于是心生向往。但一个乡下小男孩那有去的能力!第一次看到大桥,是在1974年高中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去双桥削草皮。我们的船从上睦港出口进入苏州塘,向北望,远远地,一座东西走向的三孔拱型大桥清晰可见,她就是文明古今的“长虹桥”。文人们用“长虹卧波”来描绘她的雄姿,恰如其分。确实犹如天虹落运河,又如弦月落凡尘。长虹桥的建造,在乡间流传着神秘传说。一说是人们开好河之后,在未注入水之前在河道内垒土而造,造一层填上一层土,依次而上造,全部造好再把土挑走,这样大桥就留在了河道之上。另一说是由神仙帮忙,人们先在河道边的岸上把大桥造好,再由神仙将桥赶到河道里,跨于河的两岸。
第二种说法,是因为人们对于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能建造这样的大桥不可思议而作出的良好解释,因为在古代唯有神仙才有此神功。虽然此说根本不成立,因为世上那里有什么神仙?然而却给桥留下了一种神秘,也很有趣。第一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垒土造桥,桥成土挑。因为京杭大运河是人工开凿的,人们在开河的同时也造了桥。这样的方法现代人也在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各方技术也都还比较落后,当年林县人民在建造红旗渠的时候,要建造大跨度的引水桥采用的就是此法。据史料记载,长虹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由嘉兴知府吴国仕倡议修建。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也是嘉兴市最大的石拱桥,气势宏伟,形似彩虹落九天。桥长72.8米,桥面宽4.9米,东西桥阶斜长为30米,各有台阶57级,用长条石砌置。桥拱三孔,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的半圆形石拱。主孔净跨l 6.2米,拱矢高10.7米;东西两边孔净跨9.3米,拱矢高7.2米。桥近岸两侧有两副对联:南联为“劝世成善,愿人作福”,北联“千秋永庆,万古长龄”;两边孔外侧楹联,南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遥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北联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舟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主孔两侧的楹联因年久风化,有几个字不能变认了。南联为“一年经始三岁落成庆四境康乐安平拱手而口。共济多功交修懋德顾百姓睦娴任恤沃心口口。”北联为“锁钥镇雄藩南通秀水北接吴江百里长渠口口。口梁遵古制再修康熙重建嘉庆三门杰构口口。”(注:“口”为风化不变之字)长虹桥造型优美壮观,为历代文人称颂,留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瞩,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等诗句。长虹桥,还有一种神秘流传也很广,凡是到过该桥的人回来都说:“长虹桥的桥级是数不清的,有人数是55级,有人数是56级,也有人数出57级的。”这种说法更增加了因为是神仙帮忙的神秘感。在陶家荡没有围填成商品鱼基地之前,我没有去过王江泾,也没有走过长虹桥。1984年,澄溪公社与荷花公社一起共同开发陶家荡,在荡中筑了一条大坝,把杨溪与张家甸连接了起来。这样陆路就能直接到达长虹桥。从家出发过杨溪,经大坝,走过张家甸,再过铁店港,穿过苏嘉铁路的桥洞遗址,绕过两只窑墩,长虹桥就呈现于面前。哇,真高!在没有楼房,没有高墩的平原上她鹤立鸡群,有耸入云霄的高度,需仰视才能看到她的顶端。
当然走此桥,最关心的还是它的桥级。因此每次走过,都会数一数。当然会发现人们所说的“不同的人数的数是不同的”的原因。主要是数的人的起点级与终点级的不同,有的人把平地当起级,有的人从踏级起数;有的人把最后顶上的当终点,有的把顶面下一级作终点。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古人给今人留下的生活乐趣。一块走的人,数出了不同的级数,相互打趣,开心一乐。桥也乐呀,三孔圆圆。江南水乡,人们在夏天的时候乐于去河里摸河蚌。河蚌营养丰富,咸菜烧河蚌是一道民间名菜。现在的水乡餐馆里还保留着此菜。摸河蚌是传统,估计很早就此捕捞方式了。我们一带流传有去长虹桥底下摸河蚌的习俗。老人们说,在门前的河里摸河蚌,会相邀伙伴,“摸河蚌去不去?”。而到长虹桥那儿去摸河蚌,不会言语相邀,而是用竹竿从埭的东头拖到西头。人们听到竹竿的拖声,就知道是在相邀去长虹桥底下摸河蚌。于是想去的人会跟着拖竹竿的人一起走。为什么不喊约而要用拖竹竿来相约呢?老人们说,长虹桥底下一是河底深,二是河水急,水势危险。在那儿摸河蚌弄不好会有生命之虞。如果用言语相约,一旦出了事,可能会怪相邀的人,而用竹竿拖,是说你自己愿意跟着去的,不是我叫你去的。这样即使出事,也与组织者无关。
这可能是古人一种智慧的体现。在各自为家的年代,谁也担不起这样的责任,这是一种好办法。也因此在我们这儿有了“长河桥底下摸水产,愿者上钩”这样的俗语。长虹桥,默默地矗立于秀禾大地,现已成为秀洲八景之一,她阅尽沧桑,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记忆与美好,更是一种文化!
南湖文学文学总顾问:吴顺荣 责任编辑:青峰
音乐总监:格格
文字排版:汪垚卿 吴敏
页面制图:小鱼
平台推广:李远鹏
编辑微信:nhzc991
投稿邮箱:1097100585@qq.com
真情温暖你我
文学点亮人生
微信:nhwx990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