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施工组织设计摘要(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摘要

XXXXXX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及施工段划分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合同、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法律法规及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二)管理目标
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发挥我公司优势,科学地组织各工种间的交叉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确保工程实现如下目标:
1、质量目标
按照公司“过程精品、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优质高速、顾客至上、节能降耗、预防污染、减少风险、健康安全、遵守法规、持续改进”的一体化管理方针,分部工程合格率100%。本工程合同目标为合格工程。争取创主体优质结构。
    2、工期目标
按要求工期目标为150天。计划开工时间为:2019年5月31日   竣工时间为:2019年10月28日。
3、安全目标
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5‰以下,确保达到市级安全达标工地。
4、文明施工目标
按照连云港市文明施工工地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文明施工,争创花园式工地。
5、环保目标
现场设环保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施工现场生活、卫生制度和宿舍、食堂卫生制度。不污染场外道路,搞好环境卫生。树立全员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施工现场排污达标排放,施工噪音从合理选择施工机具及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入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周围良好施工和生活环境。
6、科技进步目标
为实现上述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环保等目标,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及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并采用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三)、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XXX安工程
建设单位:XXXXXXX  
设计单位: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XXXX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XXXX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XXXX。
   XXXXXXXXXXX工程一期位于XXXXXXX路 61 号。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4443m2,地上4层,建筑高度为16.2m,一层层高5.1米,二层至四层层高3.6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为二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0.030(含)以下C40,-0.030(不含)~~5.070米为C40,5.070(不含)~~8.670米(含)为C35,8.670米以上为C30,圈梁、构造柱、过梁等为C25。框架结构使用抗震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大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小于1.30,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大于9%。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何情况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墙体±0.000以下采用MU2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两侧抹1:2防水砂浆20厚;±0.000以上内墙采用A5.0B07加气混凝土砌块,Mb5专用砂浆砌筑。外墙MU5混凝土空心砌块,Mb5专用砂浆砌筑。
安装部分:普通电器照明安装,防雷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等。生活给水、排水、消防。
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紧邻主干道,道路畅通,地下无障碍物,地上无高压线;工地四周已用围墙封闭,出入口位于南部,水可满足供施工用水;电源已接入工地。主要材料、设备、劳动力已落实。
(四)、自然条件
4.1.1  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XXXXXX,每年的5月份~8月份为雨季,8月份结束。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夏季雨量充沛。
4.1.2  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位于xxxxxx,地貌属海相淤积平原。各层土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夹少量碎石、碎砖,表层0.3m含少量植物根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1.10m,平均0.72m;层底标高:1.77~2.80m,平均2.27m;层底埋深:0.30~1.10m,平均0.72m。压缩性不均且高,工程性能差。
②层黏土:灰黄色,软塑~可塑,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1.90m,平均1.18m;层底标高:0.67~1.76m,平均1.09m;层底埋深:1.20~2.40m,平均1.90m。压缩性较高,工程性能较差。
③层淤泥:灰色,流塑,底部含有少量粉砂薄层,微臭,土质较均匀。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1.00~13.60m,平均12.56m;层底标高:-12.53~-10.27m,平均-11.47m;层底埋深:13.20~15.30m,平均14.46m。压缩性高,工程性能极差。
④-1层粉质黏土:灰褐色,可塑,夹粉砂薄层,局部富集。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1.10m,平均1.02m;层底标高:-11.93~-11.17m,平均-11.60m;层底埋深:14.10~15.00m,平均14.58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④层黏土:灰褐色,可塑,干强度、韧性高。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3.60m,平均2.36m;层底标高:-15.06~-13.34m,平均-14.04m;层底埋深:16.30~18.10m,平均17.03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⑤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40~7.30m,平均4.96m;层底标高:-20.83~-16.34m,平均-19.00m;层底埋深:19.40~23.80m,平均21.99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⑤-1层含砂姜黏土:黄褐色,可塑,夹钙质结核,路径1-4cm,局部富集,干强度、韧性高。场区局部分布,厚度:1.50~4.40m,平均3.71m;层底标高:-21.56~-20.74m,平均-21.08m;层底埋深:23.80~24.60m,平均24.02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⑥层含砂姜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含有约10%的钙质结核,粒径0.5~4cm,局部富集,干强度、韧性高。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90~6.20m,平均4.64m;层底标高:-26.13~-23.87m,平均-25.27m;层底埋深:26.80~29.10m,平均28.26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⑦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灰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粉土薄层,局部富集,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10~5.60m,平均4.28m;层底标高:-30.56~-28.92m,平均-29.55m;层底埋深:31.90~33.60m,平均32.54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较好。
⑧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20~3.70m,平均2.94m;层底标高:-33.38~-31.61m,平均-32.50m;层底埋深:34.40~36.40m,平均35.49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⑨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偶见粉细砂薄层,土质均匀性一般。该层未穿透。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较好。
不良地质评价
本场地存在海相沉积的③层淤泥,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物理力学性质极差,为不良工程地质层。③层淤泥易产生侧向滑移、造成地基沉陷和不均匀沉降,地震时易发生震陷,是工程建设的不利因素,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该淤泥土层对拟建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消除该淤泥软土层对拟建物可能产生的危害。
4.1.3地形条件
场地平坦,水、电已接通,场地主干道已形成。连云区东辛农场东方中路 61 号,在降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四周建筑物沉降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1.4周边道路及交通条件
  建筑场地西侧为西洋南路,四周交通便利。
4.1.5场地及周边地下管线
  建筑场地西侧有架空电信电缆、市政沿路管线,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保护,不容损坏。
(五)、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
5.1、施工指导思想
我们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制订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选派素质高的项目经理及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在施工中做到“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确保工程按设计要求高质量、高速度、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严格按照我公司的CI达标工地的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并进行组织施工,按照江苏省建设厅和连云港市的有关文明施工的文件要求及验收标准,力争获得文明工地。
5.2、施工准备
5.2.1准备工作计划如下:
(1)根据施工程序,首先办理好开工报告及其它有关手续,做到证照齐全,该项工作关系到开工令的签发,应作为中标后的首要工作来抓,以使工程能及早开工。
(2)做好材料的市场调查,能取样的尽量先取样,市场调查时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货源,以便采购时能均衡考虑,建立合格物资供货商档案,并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3)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校核其准确性,并将复核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得到批准后再进行单位工程的测设工作。
(4)测设工作完成后,由水电班进行水电管网铺(架)设工作,准备临设,建立搅拌站。
(5)组织调运施工机械进场,根据工程进度组织劳动力进场。
(6)工程技术人员及时细化施工方案,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真阅图,对图纸中存在的疑问做好记录,以便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7)建立并完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因职选人,组建班子,管理人员及时到位,使管理系统有效良好地运行。
(8)工程技术部门针对特殊工艺、材料、结构制订本部门工作计划,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选定相应工艺标准。
5.2.2现场准备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用地范围,合理设计施工总平面图和编制施工材料、机具、构配件需要量计划,搭设临建,修建临时道路,安装施工机械,设置材料、机具堆场等。
    (2)根据业主提供的供水水源、供电电源,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布设施工用水、用电管线。
    现场的废水、污水排放应与当地废水、污水排放一致,现场施工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建立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
    根据业主提供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建立适合本工程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在场区内设置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4)做好“四通一平”,设置灭火器。
    确保现场水通、电通、路通、通讯畅通和场地平整,按消防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消火栓。
    (5)组织施工机具进场
    根据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图要求,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分期进场主要大型机械设备有:液压反铲挖掘机(单容量0.75立方米)1台、两辆自卸汽车、塔吊等,钢筋切断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对焊机1台、木工机械2套,交流电焊机1台、打桩机1台。
    (6)组织物资材料进场
    根据钢材、水泥、木材及其它材料需要量计划,适时组织进场,按规定地点合理存放。
    (7) 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落实冬施、雨施和农忙季节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措施。
    (8)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按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标准要求,修建模板制作及钢筋加工棚,堆场应加以硬化,以保证钢筋的合理存放。为达到创文明工地标准,临时设施的修建标准尽量高起点、严要求,严格按照总平面图布置,统一布置,规划管理,做到设施齐全,布置合理,物流有序,现场整洁,排水顺畅。
    (9)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取得各部门的支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3周转材料配备及主要材料供应
周转材料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为确保工期目标实现,拟投入充足的周转材料,满足工程需要,主要周转材料有:直径48钢管、扣件、脚手板、木模板、木方等其它材料。
     5.2.4主要材料供应
    (1).工程材料供应及时与否和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为此必须加强材料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和规定,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 材料供应必须根据工程的进度要求和施工图纸提前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材料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标准、分批供应量和进场日期。
    (3). 材料进场必须先会同监理人员组织验收。验收时严格根据验收规范,需做复试检测的必须进行复试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质保书和检测报告。
5.2.5物资的准备
    (1)物资准备工作内容
    根据施工网络计划要求和施工图预算的材料分析编制建筑材料及构配件需用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2)物资准备工作
    a、编制各种物资需要量计划.。
    b、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计划。
    c、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
    5.2.6技术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做好施工前期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更是十分必要的。
    (1)图纸会审与深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收到后,我们将分专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图纸,并尽快组织图纸会审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编制符合施工实际的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2)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要求搅拌站做好各类原材料的检验和砼、砂浆的配比申请试配工作。
(3)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前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作业层真正知道和熟练掌握其所施工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
5.2.7机具准备
按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和网络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需用计划和材料需用计划并组织准备,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组织进场。
5.2.8劳动力组织准备
按照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组织各工种、各专业人员及时进入现场。
(六)、施工段划分
6.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将本工程总体安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设备进场、临时设施搭设、临时供水、临时供电线路敷设等。
   第二阶段:全面施工阶段,即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施工及安装工程的整个配合施工过程。
   第三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6.2施工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及结构特点,将本工程从1/D,E轴,1/C,C轴划分为三个施工段,两个施工段之间,根据网络计划安排,采用平面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科学合理安排工序,穿插施工,保证按计划完工。
   6.3检验批划分
  基础部分每个单位工程分为一个检验批, 主体每层按竖向柱墙、横向梁板划分为三个检验批,在1/D,E轴,1/C,C轴变形缝处分段验收。
   6.4组织机构
    本工程按项目法施工,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的全面指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和资料六个小组。作业层设土建专业队、安装专业队、装饰专业队、土方专业队、防水专业队、打桩专业队。
  6.5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根据现场情况,拟采用机械按承台地梁基槽开挖、人工配合,开挖时注意做好基坑内降、排水工作和边坡支护工作,待基础工程完成后,再采用两段流水作业施工。
    ±0.000以下部分,先土方开挖,桩基验收,承台基础,待基础砌体和防潮层完毕后进行回填土施工。±0.000以上部分,以流水段进行流水作业。装修施工时,工期较紧,内装修应充分利用平面、空间和时间,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合理安排各专业安装队伍,做到科学统筹,均衡施工,外装饰采取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组织好内墙涂料、瓷砖、地坪,外墙保温、外墙涂料的施工,同时做好塑钢窗框、吊顶与玻璃的穿插施工。
    施工组织指挥应抓住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土建、安装密切配合,互创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搞好平面流水、立体交叉施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6.6安装工程施工安排
  A、安装施工部署
(1)根据土建施工的相应进度,集中力量保工期,在人力、物力、机具上给以充分保证。各专业管理人员应组织好本项目的施工工作,并搞好与土建及其它专业的协调配合。项目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水、电、安装等配合单位的控制与管理。
(2)按施工顺序、专业的先后,组织分段施工,综合安排,按期达到与其它专业的交接,保证安装进度。
(3)该工程施工配合量大面广,因而应采取重点部位穿插作业组织施工,墙内的管道、箱盖必须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进行。组织穿插相关安装项目作业。组织各工种平面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以达到土建、安装、装修及内部各工种之间协调统一,确保工程总体进度。
(4)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提高工效。
B、安装与土建的配合
  (1)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预留、预埋施工图进行预留预埋,预留时不得随意损伤结构钢筋,安装若与土建结构有矛盾时,由安装施工员与土建协商处理,在楼地面内错、漏、堵塞或设计增加的预埋管,必须在楼地面面层施工前补埋。墙体上留洞位置及设备进入孔,由安装施工员根据施工图确定并在现场与土建商定后由土建留孔。
  (2)暗设箱盒安装,应随土建墙体施工而进行。
  (3)卫生间施工配合。在土建施工主体时配合进行安装留孔,安装时由土建给出楼地面标高基准,装好卫生器具及地漏后,土建再作地坪(土建施工不得损坏安装管口)及保护措施。
  (4)灯具、开关插座、面板安装配合。灯具、开关、插座盒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施工时不得损伤墙面,若孔洞较大应先作处理,在粉刷后再装箱盖、面板。
以上各部位交付安装条件:土建湿作业及内粉刷作业完工,门窗安装完工。
  (5)施工用电及场地使用配合。因施工工序多、穿插作业频繁、对施工用电、现场交通及场地使用,应在土建统一安排下协调解决,以达互创条件为目的。
  (6)成品保护的配合。安装施工不得随意在土建墙体上打洞,安装施工中应注意对墙面的保护,避免污染。
  (7)通过工程各施工单位协调共同搞好安装成品保护,土建施工人员不得随意移动已安装好的管道、线路、开关、阀门、未交工的厕所不得使用。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后
    一、布置原则:
    (1)利于交通畅通,雨期排水和现场文明施工。
    (2)落实好防火、保卫及市容卫生等方面要求。
(3)临时供水供电线路力求最短,且应经过计算,以满足施工需要及安全要求。
1. XXXXXXXXXXX工程一期北侧紧靠东方中路,交通比较便利。
2.施工场地相对宽敞,西面、北面均有空旷地带。楼西面施工用地范围约2500m2,将作为场内加工用地;东侧靠近围墙建设临时设施,建办公区、生活区。现场的总体规划部署方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围墙、红线位置予以合理安排布局,同时需要对施工范围内的特殊保留物予以保护措施。
3.作业面上,装修项目多,工序穿插作业内容多,施工队伍专业性强,组织管理上要求科学、合理、先进。
二、现场水、电准备
1.现场施工及消防用水:
建设单位在本工程的南门提供一个直径为80mm 水源的接口,以此接口分别向东西两端引出两个消防水箱;并在西侧安装一套施工及消防用水管道,用于楼上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
2.现场施工用电
二级配电柜,安装在现场正中,主要用于钢筋、木工加工及楼层用电。其他详见本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施工现场在平面布置上兼顾考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需要。总体平面布置原则: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合理安排少量现场的物资加工、必要的办公用房、周转材料堆放及临设用地。经理部办公室主要设在东侧围墙边,部分工人住宿和专业劳务分包班组办公安排在西侧围墙边建设夹芯板活动板房。
现场材料存放,根据基础、结构和装修施工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规化,基础、结构施工期间,主入口两侧场地主要用于模板加工、临时存放钢筋。
装修期间中心处设立砂浆搅拌站,存放预拌砂浆及砌筑材料,加气块不宜露天堆放,应该覆盖防雨;西侧主要用于存放装修材料、保温、门窗存放场。具体详施工平面布置图。
根据上述布置和现场的水、电、道路情况,分别绘制了基础、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图 。
详见:附图一:施工平面图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做好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工作,及时进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协调施工各项要素,集中人、财物全力以赴,确保顺利施工。
    2、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主要成员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对各级管理人员签订工期、质量奖罚合同,确定专业施工队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3、积极同甲方、设计及监理单位密切配合,建立每周生产例会,项目部内部每天一次碰头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大事处理迅速、小事处理不过夜。
    4、采取倒排施工计划法安排生产,加强全体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确保各控制点目标按期实现。
    5、发挥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以总工期和主要控制点为目标编制二级网络计划,并据此编制出月、旬、日作业计划,建立责任制度,确保计划下达及时,落实到人。
    6、根据责任大小实行风险抵压制度,签订工期承包合同按合同实行惩罚。
    7、根据总体网络计划,抓住关键线路,合理利用空间,进行合理交叉施工。
    8、加强设备和材料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材料须提前按计划准备,及时供应。对机械设备要严格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运行良好,主要设备要备好零件,以备急需,工程顺利进行。
    9、施工人员每天按两班制配备,做到施工日夜不停。
    10、早进场,早开工。接到开工通知书后,立即对进场职工进行思想动员,在上岗前培训的同时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速 选调队伍,调遣设备,边进行临时设施的搭建,边进行测量放线,边使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办理各种开工前的手续。做到进场快,开工快,压缩施工准备时间,上足劳力和机械设备,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11、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一个“干”字,立足一个“抢”字,确保一个“好”字,好中求快,树立时间就是效益,进度就是信誉的思想,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施工。
    12、保证农忙季节及节假日连续施工的措施
在公司范围内调剂劳动力资源投入到该工程中,确保农忙季节连续施工。措施如下:
a、运输材料尽量安排在早7:00以前及下午5:00以后。
b、采取激励措施,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激发工人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c、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保证连续施工。
    d、适时组织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提前工期。
e、农忙季节来临时,早预测、早准备、早组织预备劳动力资源,以确保农忙季节不减员。
f、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发扬公司能打善战的优良传统,树立全员质量、工期意识,从思想上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业主使用。
g、在农忙、节假日期间,家在农村的企业职工和合同工要给予补助,并派人对他们的家属进行慰问,使他们坚守岗位,保证正常施工。现场制作宣传栏、标语牌,对工程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质量、进度优胜班组人员及时宣传表扬,教育职工,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h. 实行经济责任制,制定农忙期间保证劳动力、保证工期进度的奖罚措施。
i、 农忙期间,从资金上予以保证。一是保证一线工人正常开支,保证工人吃好;二是对不回家坚守岗位上班的工人家庭,适当邮寄部分资金,保证农村亲属两收雇工开支和购买化肥、种子等用款需要,真下从根本上解决一线和后方思想上、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j、 对在农忙、节假日期间确实困难无法参加一线施工所造成的劳动力减员,要提前作好摸底排队工作,具体落实到人,以便心中有数,尽早计划安排,协调好劳动力,在公司范围内调集劳动力,千方百计保证该工程用工计划,达到不减员、不减速。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测量
1.1 测量放线:工程主轴线测设必须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或基准线,采用经纬仪和钢尺测设,测设后应经甲方、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验线后签字,并做好轴线桩保护工作。
    1.2水准控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水准点及水准线为依据,采用水准仪测设施工用水准点,水准点应不少于3个且能够通视以便校核,竖向标高传递采用钢尺由标在建筑物上的±0.000基准线直接丈量,楼层上标高测设采用工程水准仪及尺杆进行。
1.3轴线垂直传递:采用铅垂仪逐层传递主轴线,各楼层放线时应以主轴线为基准线进行,并且做好校核调整工作。
1.4沉降观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埋设,埋设必须稳固,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外,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设置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柱或墙体施工时预留埋件,位置在标高以上15-50cm(如设计有明确要求则按设计位置埋设),然后用直径20mm的钢筋焊接,埋设时使其与柱面成50°-60°的倾斜角。
     1.5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1)埋设完毕进行首次沉降观测,基础施工完后观测一次,每施工完一层后观测一次,屋面施工完后观测一次,竣工后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A、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a、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记录。
    b、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c、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d、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B、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C、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2mm。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与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1.6、沉降观测的复核
由公司技术科组织复核,并记录资料。仪器采用S1精密水准仪,用铟钢尺观测。
2、土方开挖及防护措施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开挖采用一台反铲挖掘机挖土,两辆自卸汽车配合运土,余土运至甲方指定地点。基坑深1.8米,无需支护。
本工程基础为桩,承台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土。由于本工程基坑的周边打桩可能影响已有房屋,在打桩前开挖减震沟;基坑的东边、北边采取放坡挖土,放坡系数1:0.5。在开挖过程中先用机械大开挖到垫层标高上0.2m,余下的承台、地梁土方采用人工挖土。在开挖过程中及时作好标高测量工作,并打小木桩控制底板标高,防止出现超挖现象。如出现超挖,超挖部分要用3:7灰土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压实系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在基坑四周设置挡水台。施工时要求技术人员详细交底,组织过硬的班组,保证人员正常施工,力争早日完成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完毕,及时进行验槽。 
3、基坑四周防排水措施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位最浅处为自然地坪以下0.8米左右。为防止地下水、雨期雨水浸泡基坑,基础部分施工期间建筑物基坑四周做泛水坡、截水沟,四周挖排水沟,以便及时排除积水及雨水,采用潜水泵抽水。
4、基础施工
4.1.基础施工顺序
清理土方至设计标高→混凝土垫层施工→安装承台地梁模板 →扎承台地梁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环氧沥青防腐→砌基础墙→水泥砂浆防潮层→回填土。
    4.2钢筋工程
(1)基础垫层施工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划线,支模、摆放钢筋。柱子插筋下端弯900弯钩与基础钢筋绑扎牢固,上端用模板支撑钢管脚手架固定牢固,杜绝钢筋位移,上下层钢筋之间用马凳筋支设,确保钢筋间距正确;底部钢筋网片用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2)底板上下排钢筋均采用Φ12@1000支腿筋支设,以保证上下排钢筋的间距。
(3)基础受力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连接。
4.3模板工程
(1)墙体模板采用大模板.使用?48钢管架固定模板位置.施工时应认真核对承台地梁轴线位置、截面尺寸、模板平整、垂直等。
(2)混凝土的浇筑;承台混凝土浇筑量大,铺开面大,为了在浇筑过程中没有冷缝出现,通过时间计算,按1:5-6的坡度推进,推进厚度0.4米。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必须插入下层50mm,使层间不形成混凝土缝,结合紧密成为一体。
(5)混凝土温度控制: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能使混凝土不产生裂缝。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洒水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暴露,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要小于20℃。
5、土方回填
    土宜优先选用基槽中挖出的土,如果土质差,建议:1 、素土回填1.3米深。
2、分层夯实,每30㎝夯实一次。3、碎石垫层40㎝。4、20㎝厚C20混凝土内配单层双向Φ6@200钢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回填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蔽验收检查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房心的回填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操作工艺: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填土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基坑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填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压实系数0.95。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应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桩基
基坑
基槽
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
面基础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分层压
实系数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1 回填土料 设计要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2 分层厚度
及含水量
设计要求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3 表面平整度 20 20 30 20 20 用靠尺或水准仪

   
成品保护: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其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必须用环刀取样试验,并绘制分层取样位置平面图。回填前应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含水率不符合要求时,采用洒水或晾晒措施。
6、钢筋工程
基础钢筋施工顺序:基础垫层完→弹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承台、地梁钢筋→绑扎→插柱钢筋
操作工艺
6.1.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6.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钢筋。
6.3.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6.4.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5.独立柱基础其底面短向与长向钢筋的布置按设计图纸要求。
6.6.现浇柱基础部位的插筋其箍筋直径与上部柱的箍筋一致,箍筋的数量在基础部位设置三个,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位移。
6.7.基础中地下室底板底面、拉梁、承台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底板顶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地下室侧壁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内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
6.8.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梁、板、墙构件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柱构件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
3)当钢筋的直径d>22㎜时,必须采用等强对焊焊接或机械接头;
4)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在受压区不限制;
5)HRB335 、HRB400级钢筋分别采用E50xx和E53XX型焊条,HPB235级钢和Q235钢焊接用E43XX型焊条。6)基础浇筑完毕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的准确。
质量标准:主控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见下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检  查  方  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的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3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  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  距 ±5
保护层厚度 ±10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3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  埋  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预  埋  件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绑扎缺口、松扣数量 不超过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观察和尺量检查
弯钩和绑扎接头 弯钩朝向应正确。任一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规定值,且不应大于规定值的5% 观察和尺量检查
箍      筋 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符合规定 观察和尺量检查

6.9.主体钢筋
6.9.1.所有钢筋均按图纸及规范要求由钢筋工长先开出钢筋下料表,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核后方可加工。
6.9.2.钢筋制作: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检验报告单,要求抗震钢筋必须购买带E钢筋。钢筋表面或捆(盘)钢筋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查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的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
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下料表必须经复核无误后方可加工成型。所有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并挂牌标示堆放,防止错拿、错放。
6.9.3.钢筋绑扎时要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配置钢筋直径、级别、根数间距及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楼层板,屋面板钢筋绑扎
    (1)双向板或异形板的板底筋,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
    (2)当钢筋过长时,板面负筋应在跨中处搭接,搭接长度为30d,同一截面每侧钢筋搭接接头数不得超过该侧钢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截面间的最小距离为45d。
板底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下部钢筋伸入支座大于10d且伸过梁中并大于板厚。
(3)各板角负筋、纵横两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格状。
(4)板负筋锚入梁内及混凝土墙内长不少于La。
6.9.4.钢筋连接。梁中水平钢筋采用坡口焊或闪光对焊连接,柱中钢筋直径小于16以下者采用绑扎搭接,直径大于16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
钢筋的焊接(电渣压力焊):
焊接时,先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除净,将夹具夹牢在下部钢筋上,并将上部钢筋扶直夹牢于活动电极中,两钢筋中心对正,在药盒中装满焊药,接通电路,用手柄使电弧引燃(引弧)。然后稳定一定时间,使之形成渣池并使钢筋溶化(稳弧),随着钢筋的熔化,用手柄使外部钢筋缓缓下送。稳弧达到一定时间后,在断电同时用手柄进行加压顶锻(顶锻),以排除夹渣和气泡,形成接头,等冷却20-30秒即可拆除药盒,回收焊药,拆除夹具和清除焊渣。引弧、稳弧、顶锻三个过程连续进行。
6.9.5.检验及隐蔽。钢筋绑扎后,应先由班组自检,然后经项目经理组织质量员、技术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公司、质检部门、建设单位复验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6.9.6. 绑扎框架柱、梁、板节点部位钢筋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的穿插次序,并与有关工种研究支模、绑扎钢筋的配合次序和施工方法,必要时要画出节点大样图。
    6.9.7.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6.9.8.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焊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6.9.9. 现浇板上下排钢筋间增设Ф10钢筋支撑,双向间距0.5米,确保负筋位置正确。
质量标准:主控项目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a、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7、模板工程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7.1.木模在施工现场集中加工制作,分散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
7.2.矩形柱模板:   
    (1)采用加竖肋的胶合板侧模,竖肋的间距300-350mm。
    (2)柱侧模、搭设钢管排架固定,验收校正后,加设抛撑,水平系杆,剪力撑加固稳定。
    (3)用钢管螺杆抱箍提高柱模刚度,上疏下密布置,间距≤600mm,底下一道抱箍离底板面150-200mm,柱的边长大于600mm的,在钢管螺杆抱箍中间加设一道ф12可回收的对拉螺杆,边长大于1000mm的加二道。
7.3柱模7.3.1.矩形柱模采用九夹板模板,50×100木方背楞,加Φ48钢管做抱箍,本工程柱子的尺寸分别为500×500、600×600、700×700、800×800等四种规格,为了保证柱子整体质量,故在700以上的柱子中间均需增设Φ14对拉螺杆,间距下部2/3处为400,上部1/3处为500。
7.3.2.施工要点
1)按标高及所弹柱位置线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柱边外框(100mm宽)。
2)结构平面离柱角100mm左右柱主筋上焊“井字”型Φ10定位钢筋,并确保其准确性。
3)安装分片模板时,应先检查其拉结筋保护层等是否有遗漏,并办理隐蔽手续,同时必须对柱结构平面上清理干净后,方可安装柱模,用Φ48钢管进行抱箍、并校核模板位置及垂直度,即在平面上分别弹出柱中心线,每片模板上、下分别弹出垂直中心线,安装柱模时,中心线相互重合,砼浇筑完毕后,随即按此中心线校核。
4)800×800柱子,除柱箍外设Φ12@400两根对拉螺栓拉结钢筋,以增强柱模的刚度和整体性。
5)为确保主、次梁在柱端位置的精确性和阴角处顺直,柱顶留出梁高加20cm的高度另做柱头模,按设计高度留出梁的截面位置。具体做法详见附图《主梁、主梁与柱节点平面图》和附图《主梁、主梁与柱节点立面图》。
7.4有梁楼板7.4.1.楼板底模用1000×2000九夹板、50×100木方背楞,间隔400。
7.4.2.梁模底板使用木模,梁侧模使用钢模。
7.4.3.楼板与墙相交处使用定型加工的阴角模,不规则处底模用木胶合板加木方加工异形模。
7.4.4.支撑系统采用高效快装快拆体系。详见附图《模板支撑架早拆体系工作示意图》和附图《楼层模板支撑周转示意图》。
7.5模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7.5.1.模板支撑必须稳固,确保几何形状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拼缝须严密,保证砼浇筑振捣时不出现漏浆现象。
7.5.2.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核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及标高等,施工完后必须再次全面复核。
7.5.3.模板施工时必须注意预埋件及预留洞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有防止位移变形的可靠措施。
7.5.4.安装模板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碰坏已安装的模板,以防模板变形。
7.5.5.拆模时不得硬撬,以免损伤砼表面,拆下的模板均应进行清理修整,并涂刷脱模剂。
7.5.6、任何一个部位的模板和支撑拆除必须经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及支撑。
主体模板采用定型钢大模板,具体详见单项大模施工方案,
8、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由砼运输车运到现场。混凝土水平及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为主,人工为辅助。
8.1泵送混凝土8.1.1、泵送工艺
(1)、泵送湿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 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管内的水泥砂浆应按要求均匀摊铺在浇筑面上。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 到料斗口下150mm 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
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5)、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min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min 正反转2~3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6)、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7)、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厅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8)、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8.2.2、泵送结束清理工作
(1)、泵送将结束时,应估算混凝土管道内和料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量及浇捣现场所欠混凝土量(Φ125mm 径管每100 米有1.23m3),以便决定混凝土需要量。
(2)、泵送完毕清理管道时,采用空气压缩机推动清洗球,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进加压。清洗过程中,应随时敲击输送管,了解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当输送管内尚有10m 左右混凝土时,应将压缩机缓慢减压,防止出现大喷爆和伤人。
(3)、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
8.3混凝土的浇筑8.3.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8.3.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米,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 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问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 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6)、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8.4.3、柱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 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2)、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 左右。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3)、浇筑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Φ25 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 振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墙体位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8.4.4、梁,板混凝土浇筑
(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 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 ,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 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4)、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 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5)、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7)、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8.4.5、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
(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 范围内。
8.4.6、浇筑粱板混凝土时,墙、柱节点区同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500 处。
8.4.7、后浇带:严格按设计图要求施工,后浇带施工前,应先清理杂物,用清水冲冼在所旧砼分接面涂上泥油,确保所旧砼咬接良好。
8.5混凝土的养护8.5.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 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8.5.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 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 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浇水在棉花布上养护,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8.5.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8.6、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6.1、材料要求
(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
a、《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
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3)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C.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4)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5)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6)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8.6.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6不宜超过40%。
(4)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 本工程30m以下时,坍落度为100-140mm,30m-60m,坍落度140-160mm,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可按下表。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掺粉煤灰和木钙,经时1h
              大气温度(℃)       10-20 20-30 30-35
5-25 25-35 35-50

    注:掺粉煤灰与其他外加剂时,坍落度经时损失值可根据施工经验确定。无施工经验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5)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
(6)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
(7)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8)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
(9)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任意使用。掺用引气剂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
10) 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
   8.6.3、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采用的搅拌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的规定。
(2)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
(3)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4)混凝土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5)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6)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毕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
8.6.4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混凝土泵的选型和布置
混凝土泵的选型,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及混凝土浇筑计划确定使用HS50型混凝土搅拌站一座,混凝土输送泵一台。
    (2)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
    a、由试验确定;
    b、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配管情况、混凝土性能指标和输出量,按有关规定计算;
    c、也可参照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
    (3)混凝土泵的泵送能力,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验算,同时应符合产品说明中的有关规定。
    a、按上表计算的配管整体水平换算长度,应不超过由本规程确定的最大水平泵送距离;
    b、按换算的总压力损失,应小于混凝土泵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出口压力。
 9)混凝土的浇筑
    (1) 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设备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划分好混凝土浇筑区域。
    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a、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b、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c、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d、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3) 混凝土的布料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b、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4) 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5)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6)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应预先制订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7) 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槎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8.6.5、砼的养护
(1)砼应在浇筑完毕后适时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润湿状态。
    (4)砼的养护用水应用与拌制用水相同。
    (5)在已浇筑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6)夏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砼,其敝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误差              

    ≤100       >100   
所需坍落度(mm) 坍落度允许误差(mm)
    ±20         
    ±30    

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及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7) 泵送混凝土质量检查,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用作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取样、制作,且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造、养护和试验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8) 泵送混凝土试验方法,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
    (9) 当混凝土可泵性差,出现泌水、离析,难以泵送和浇灌时,应立即对配合比、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艺等重新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10)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项目部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材料、设备、泵送工艺、混凝土强度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
9、砌体工程
本工程填充墙外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基础、覆土以下墙体采用混凝土实心砖砌筑。
9.1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放线–排砖–立皮数杆–浇水、砌砖–验收检查
    9.1.1 放线
    根据图纸要求先弹出轴线,轴线复核后,再分出墙体边线、柱、门窗洞口位置线。为了保证门窗洞口位置线及门窗安装时能顺利进行,一般将门窗洞口位置线每边放大10mm。
    9.1.2 排砖
    砌砖前,先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根据每跨长度进行排砖。排砖时考虑砖缝大小,马牙槎留置位置,组砌方法等。
    9.1.3 立皮数杆
    一般皮数杆立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皮数杆中应标注的内容:门窗洞口尺寸位置、过粱高度、每皮砖厚度及每个灰缝厚度。画皮数杆时,10皮砖厚度不得超过650mm,也不得小于610mm。每皮砖用阿拉伯数字做好标记。
    9.2砖墙砌筑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所用砖必须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吃水深度宜为15-20mm,不得干砖上墙,以减少砌筑或粉刷时的水份损失,确保砌筑及粉刷质量。
    3)砌筑砂浆采用重量配合比,计量要准确,试块按规定留取。
    4)砌筑前,应将砌筑部分的杂物清扫干净,放出墙身中线或边线,并浇水湿润。
    5)采用“三一”砌砖法,组砌型式宜一顺一丁,墙要求双面挂线砌筑。
    6)临时间断处应砌成踏步槎,不得留直槎,接槎时认真清理原有砂浆,确保砂浆饱满。
    7)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左右,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8)灰缝应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采用挤浆或加浆法,不得出现透明缝。
    9)构造柱处砌筑成马牙槎, 先退后进,退出尺寸为60mm,墙内预埋2φ6@500拉结筋,长度沿墙体通长。
    9.3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
    (1)砌块进入工地前,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进场。
    (2)各层段砌筑前在结构墙、柱上弹出+500mm标高水平线,弹出墙身、门口位置线。
    (3)砌筑前应先将砌筑部位清扫干净,第一皮砖找平灰缝超过20mm部位,用C20细石砼找平,然后先砌600高砖墙。
    (4)砌筑前一天,应将砌体与原结构相接处,洒水湿润以保证砌体连接,陶粒砼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小于15%,环境干燥时,可用喷壶对砌块砌筑表面洒水湿润。
    (5)砌筑按实际尺寸和砌块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使水平灰缝厚度不大于15mm,垂直灰缝不大于20mm,竖向灰缝宜用内外临时夹板夹住后灌缝。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