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对话法语人 | 上外王文新教授:我的“高光时刻”在每一堂课上

法语人按:本期法语人为大家带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文新教授专访。王文新教授是法语界著名学者,著述颇多,在法语教学与研究方面多有建树。

近期,法语人有幸采访了王文新教授,结合其研究方向以及青年学子关心的问题,就以下三个方面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希望能给各位法语人带去有益的启迪与指导。

王文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文学博士,法文网主编,法语系原系主任,曾任教育部外指委法语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高校法语测试组常务负责人(2007~2018),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2007~2019);现兼任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法语专委会委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及长春师范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上外贤达学院、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等多所院校特聘专家或指导教师。

王文新教授自1990年起从事法语教学,迄今近30年。2000~2003年曾借调至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从事教育交流工作,并曾在巴黎高等商学院(HEC)、蒙特利尔大学、世界法语教师联合会(FIPF)等研修。

主要研究方向:法语语言学,法语教学(尤其是法语形态学应用于针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法国研究(尤其是法国教育领域)。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法语形态学与词汇教学》(法文专著),《欧标及在中国法语教学的应用》(法文论文),《TFS的运行机制、题型与统计模型》(论文),《法国教育研究》 (专著),《儿童的利益》(译著), 《新编法语课本》(已出版第一册),《中学法语》(总主编,正陆续出版),《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辑刊副主编),《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法语笔译综合教程》(副主编)等。

主干课程:研究方法论,高级法语II(上海市重点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曾获上外教学十佳、上外优秀学科骨干、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教学科研二等奖、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贡献奖、上外研究生教育一等奖(集体)、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等。是高校外语专业国标研制组主要成员之一;普通高中法语课标研制组副组长(主持工作),课标测试组组长,课标解读主编和培训负责人;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

1

求学旅途与科研生涯

Q:王老师,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吗?您当时为什么选择了法语专业?

A:我是1985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时称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校、专业均为第一志愿。当时的初衷很简单,实际也说明法语在中国民众中一直享有的良好声誉:我觉得自己英语经过长期学习,虽然仍需进步,但已经可以使用且可以自学了,我应该再学一门外语;由此首先想到了法语。

参加中法项目论坛(左二)

Q:您专注于法语教学、法语测试以及法语翻译与实践,并且著述颇丰,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您觉得最有成就感的“高光时刻”是什么呢?您是否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

A:与很多同仁相比,我的成果实际称不上“颇丰”,只是自己喜欢的、履职应该做的都尽力做了,发表了出来。包括我们这代人在内,特别是年轻教师,高校教师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科研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国家教育和学校亟需发展,但细节上和操作上可以商榷的地方很多。

与中山大学同仁和研究生交流

简单来讲,回到上面,就是个人喜欢的、学校安排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你去做了,业内也影响很大,做完却发现另一个部门、另一个领导说这不是“我”的“标准”中那个层次的东西。这是目前很多学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行政力量凌驾于所有学科掌握着学术评价话语权。

我个人有一点道行,觉得学术生命宝贵,遇到这类情况是不争的。职能部门秘书按图索骥核对后(当然会经过其领导批准),发我信息说“王老师你这不算”,我都是秒回“不算就不算”,感谢并接受,下次就不做、不报也不向年轻人推荐就是了。年轻同事其实也看在眼里,不受承认、得不到尊重的工作不会再有人肯做,然而都不做、都去削足适履去迎合你那个其实大有问题的“标准”怎么办?尤其是外国语类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学科特色或应用型十分鲜明,盲目套用其他学科的学术标准会埋下很大隐患。

指导全国演讲比赛

结合以上所讲,我认为学术的内涵丰富,外延也十分广泛。作为高校教师,教学生涯其实就是我们的学术生涯;自己的“高光时刻”就是在每一堂课上。我会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但不会拿着现成的教案、甚至十多年不变的教案去上同一门课,因为每届学生、其每天的状态都是不同的;也轻易不调课(这学期我依然有大量的校外学术活动,但只经系里批准调过一次课)。

学生讲座

从进教室那一刻起,关注我的学生,给他们上好课,适时给他们以帮助,这是我们应该追求、也最能引以为豪的“高光时刻”,其他都是虚的。不以此为然,来上堂课心不甘情不愿的,甚至巧立名目不进课堂,那你就到研究所去,把讲台让出来。

Q:您曾出版多本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A:最大的困难是素材的版权问题。这是一个灰度空间,并涉及中法两套不同的版权管理法规体系。表面看起来过去教材编写和现在不少类似工作很顺利,不存在什么问题,其实是因为编者和出版社没有充分考虑相关问题。

参加学术活动

我平时、尤其在法工作时很注意法国人的做法,做法背后是理念和习惯。但充分考虑版权,就需要律师和团队人员专门联系这个、需要花钱购买相当一部分素材,然而项目投入很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启动经费,编好出版了给你千字几十元的稿酬,编者还得签字承担版权责任,你说怎么办?我一直都是在这个灰度空间里挣扎,尽量给自己洗白一点。

2

法语学习:常“备”不懈

Q:学习法语的同学一般会参加的专业考试包括:专四专八、DELF/DALF、TCFTEF、CATTI等。您在法语测试方面有很多建树,对于法语考试的备考,作为法语教学实践者以及法语测试研究者,您有什么学习建议给备考的同学们吗?

A:“建树”同样谈不上。您在问题中也提到了目前法语考试的很多类型。在我看来,考试只是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备考当然很重要,但单纯为考而备,效果往往并不好。“备”应该是一个常态,学习的常态。常“备”不懈,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换句话说,外语学习本质上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大量材料(多媒体)的浸入式阅读,以显著提供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获得好成绩。

与中外专家合影(左五)

Q:处于毕业季的法专生们往往面临着论文、求学或者求职的多重压力,很多同学写论文会比较吃力,比如选题、论文规范等,对于学术论文写作,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给同学们的?

A:北京语言大学王秀丽教授曾发表过一本《法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外教社,2017),是一本好书,在此推荐给大家。

我想补充强调一点,包括给看到的硕博研究生们:论文只是把成果整理出来的最后一步,没有研究,何谈论文。很多人甚至个别导师都弄颠倒了这个顺序,学生一入学、一上来就谈论文怎么写,这是不妥的。应先学习做研究,研究一个小问题的那种。

大会发言

Q:不少学法语的同学在中级到高级这一阶段,会遇到努力很久却无法突破的瓶颈时期,对于这部分同学,您有什么具体的学习建议吗?

A:我想打个比方:小船开始在河道里和港湾里行驶,你看得见两岸,觉得驶得很快,感觉很愉快。但一俟驶入大海上,水域、视界极大开阔起来,你同样的速度行驶,但会感觉慢了,甚至失去了目标。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丧失信心,只要罗盘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不然真的会慢下来,甚至停驶不前。

3

时势与就业: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Q:您非常关注法语国家的时事和现状,曾多次在文汇报、第一财经日报、解放日报等发表评论文章。相信您一定注意到了最近法国的全国性大罢工,您怎么评论这一现象呢?

A:任何社会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法国体制下,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退休制度改革更会引起争议,乃至近期我们看到的大规模罢工和抗议浪潮。

世界法语教师日接受央视采访

在我看来,这股浪潮还会长时间持续,但马克龙总统宣布放弃个人退休后的礼遇,显示其推进改革的决心。我个人相信其及法国政府会在这场博弈中取得部分成功。

Q:近些年来就业形势不是很好,您对法语专业学生就业择业有什么看法?如何才能提升法专学生的就业优势呢?

A:说实话我不赞同“就业形势不好”的说法,这是结构性的,是认识层面的结构问题。因为一方面我们听到同学们抱怨说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却看到很多应用法语和英语的工作没有人应聘。

主持研讨会

所以建议同学们求职行业范围、地域宜扩大一些,薪酬待遇要求也多角度、多层面调整一下。至于就业优势,法英双语以及外语学习中培养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就是我们同学最大的优势。

Q:目前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让小语种专业又火了一把,学习语言的同学接触了更多的外国文化,也比其他专业的小伙伴面临更多讲述中国故事的机会,面对这种跨文化交际,您有什么建议?

A:结合对上一个问题的答复,就业以及今后职业发展成功的根本“法宝”,就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话。与“一带一路”紧密相关的,是扩大我们对法语学习的认知,应该看到全球有60多个法语国家和地区,人口近3亿,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在这个认知上,接受多样化的职业取向,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能很好地向国人讲好外国的“优秀故事”,在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同时,自己也将从中获得巨大回报。

文字整理:曾谙

审编:沐橙园

注:文章系法语人专稿。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查看“法语人”公众号(ID:fayuren123)菜单栏的转载须知。

你可能还想看

你最亲密的法语朋友

微信号 : fayuren123

新浪微博:@Franco法语人

知乎:Francophone

▼▼▼点击“阅读原文”,法语名师学习方案免费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