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
- 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 要使学生为自己的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关键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 早晨进行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其效果大大超过放学后一连坐在那里花4.5个小时抠教科书和做练习。
- 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
- 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思维,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
- 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 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
- 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 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 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 “60分”是完全令人满意的知识的鉴定,不要让学生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目标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 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
- 学生必须掌握的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
-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惭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
- 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
-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 教师的职责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
- 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 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l 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l 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l 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l 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l 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l 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l 能搜索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l 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l 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l 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l 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l 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