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宝后,家长们深切地体验到了,宝宝哭起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感觉。而且最让人崩溃的是,他们可不分白天晚上,想哭就哭,而且要哭得响亮!
关键是有的宝宝一到夜晚就哭闹,怎么都哄不好,自己受累、晚上睡不好还算能熬过去,最怕的是邻居找上门来,可面对宝宝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
很多新手爸妈摸索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找不到宝宝哭的规律或原因,恨不得和宝宝一起痛哭、抹鼻涕。
那么,面对夜晚突如其来的宝宝哭闹,家长们就真的要认怂吗?先别绝望,学会识别宝宝的各种哭声含义,对症下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具体聊这个问题之前,家长们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孩子哭这件事,宝宝不会说话,只能靠发出声音来唤醒大人对宝宝的注意,他也存在自己一套“婴语”,那就是哭声。
不同的也代表不同的含义,弄懂这些,再来照顾宝宝就会容易得多。
宝宝夜晚哭闹,要排查五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饿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哭闹原因,不过饥饿这种情况,宝宝哭闹前一般都有征兆:
- 身体扭来扭去,而且越扭幅度越大,也越来越烦躁不安;
- 同时嘴里还会发出哼唧哼唧的声音,如果一直没人理,那么这种哼唧声就会慢慢发展成真的哭闹声;
- 哭闹声相当有节奏,并且嘴巴会做也吮吸的小动作……
这时最高效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喂奶,但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首先,一边喂奶一边用眼神与宝宝交流,或说出一些软软甜甜的话来安慰宝宝或与之互动,相信宝宝会吃起来更香,也更容易安静下来。
其次,养育中一定要摸清宝宝进食规律,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饿,就可以提前保证宝宝不会哭闹,宝宝也会很有安全感。
因为他知道自己饿的时候,家长一定会来照顾,这对成年后的性格也有好处。有安全感不缺爱的人,通常三观都很正,运气也差不到哪去。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可以把宝宝每次进食时间、能进食多久、喝多少奶量等数据整理出来,这样会更方便照看,宝宝自然也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
从根源上预防问题,要比问题出现了再手忙脚乱好得多。
第二种可能:睡醒了
宝宝月龄太小,脑部发育刚开始,所以还不能进行自主睡眠。这时的宝宝睡眠时间不仅短,而且还很浅,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醒过来。
3到4个月的宝宝,夜晚平均睡3到4小时就会醒过来。这时看见四周漆黑一团,会让宝宝更加紧张、焦虑或烦躁,自然会用哭声来向外界求助。
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顶着黑眼圈好好安抚宝宝就好,切记宝宝不饿就别奶睡,以免形成坏习惯。
哼点安眠曲,轻轻摇晃、抚摸宝宝就好。
白天宝宝们也需要睡眠,累了就要补充,这样才能经济充沛。
第三种可能:拉臭臭了
吃喝拉撒睡,构成了几个月大的小婴儿的全部生活。
如果当吃睡都满足后,宝宝还是哭闹不停,一般有经验的家长都会首先查看是否拉了臭臭和尿了。
查看时可以轻声地哄着萌宝,动作也要轻柔,除此之外还要看看是否有尿布疹的情况,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就医。
第四种可能:睡眠不安
比如睡前玩得太嗨、要抱抱、举高高、或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也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精神和身体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虽然困到不行,可是还会用剩余精力哭闹不停。
不要觉得婴儿什么都不懂,他也能敏锐地体察到压抑或不好的气氛,从而产生不安感。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可以用襁褓将宝宝轻轻包起来,或用睡袋安抚,模拟母亲肚子里的温暖环境,会给宝宝极大的安全感。
第五种可能:不舒服
比如热了、冷了、被子不平了、被虫虫咬了、害怕焦虑或紧张……总之就是各种不舒服。
这时萌宝表现出来的哭闹情绪就是不耐烦的、激烈的,需要家长们耐心查找原因,轻语安慰。
当然,也不排除疾病原因,比如肠绞痛、胀气、缺钙……严重者可能要就医。
肠绞痛、胀气一般发于出生后的的3至6周,到3个月4个月以后就会慢慢好起来。一般发作时会伴随屁多的表现,平均每周发作两三次,每次超过三个小时。
这时可以用一些专业手法应对,比如让宝宝趴在你腿上或轻揉他的小肚肚,会缓解疼痛感。
当然,上面说的那些安抚方式,也可以逐个试一试。
如果以上几种原因都查找过,萌宝还是不停哭泣,那么家长们可就要注意了,尽可能带宝宝去医院看看。
以下情况别犹豫,快带宝宝去医院
- 不用考虑白天还是黑夜,一旦哭闹超过两个小时还未好,就需要紧急就医察看;
- 回想宝宝是否被人为地剧烈摇晃过,“摇晃综合症”的伤害也十分巨大;
- 若持续性发热,就算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还不管用,同时伴随抽搐发作等病症;
- 宝宝不愿进食或呕吐、尿少或便血等状况;
- 与平时相比,宝宝更爱昏睡,或者反应慢;
- 宝宝呼吸不畅,过快或过慢,脸色发青、发白或唇色青紫等;
就医时,最好把宝宝的一系列反应记录下来给医生看,这样可以及时对症下药。
媛妈寄语:
育儿无小事,要想从容带娃,家长最好平时养成记录萌宝进食、睡眠等状况和规律的习惯,这样可以在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发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PS:另外,很多家长说宝宝哭了、闹觉时不用管,时间长了就会自己睡去,建议不要如此。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了哭声免疫法,对尚处于婴幼儿期间的孩子们不闻不问,不仅伤害了数万家长和孩子,自己的子女也冷漠、淡薄,丧失了幸福能力,不是自杀就是有心理问题。
父母还是要及时给子女应的爱护和及时的安慰,这是他一生安全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