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说说三五天的事儿
文/余修生图/白长云
今日难得朋友相聚,谈笑风生,感悟生活,戏说人生。对于平时人们的口头禅,一时间来了兴趣。于是,就聊起三五天的事儿来。朋友托你办事,一句口头禅说三五天,就可以办了。说三五天这话,不会让人觉得不妥,更不会让人感觉不爽。反而,感觉是近在咫尺,不会太远的期限。互相交往之中,三五天的说法,似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基层人民多勤奋。自古华夏出俊才。我现在所在的宝地,曾是帝王之乡,收拢八方朝贺之富贵;这里曾经富丽堂皇,云集贾商之繁荣。在大宋王朝的疆土上,洒下一路烽烟,收城掠地,战绩卓著;满朝文武,誓死效命,赢得了太平盛世。在那个重文抑武的年代里,培养了多少墨客诗人词人,为国家的文学诗词,也增添不少绮丽的诗篇。文人骚客,云集京城。普天同庆,四海升平。老百姓不再有战乱之苦,不再有颠沛流离之恨。开始安居乐业,勤劳耕作,发展经济。此地土质好,可以挖窑洞居住,冬暖夏凉,十分舒服。后来,社会发展了,人们又在窑洞上建立了空中楼阁。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也出现过多位诗人名家,在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造就了宋代的诗词歌赋的鼎盛时期。创造出了举世闻名流传后世的诗词丽文,引得后人学者潜心研究。地方口头禅,也被人们称之为口语。在本地成为神话一般,或被戏说或被传说。悠悠道来,让人忍俊不禁,权当知识积累而徒增学问罢了。单位同事爱说地方口头禅,而且是意义深远回味悠长。我尤其爱好文学,又有喜爱收录的习惯。于是,就用心记下几位钢铁前辈的经典语句。作为我对地方方言以及口头禅的进一步加深学习和探讨。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文字是天上月,汉字是天上星,可以上至天宫星系不分国际;地方口语更是如此,朗朗上口,被广大人民百姓,广为传颂赞不绝口。这些诙谐的语言文字,兴于古代,流传至今。其幽默之意,巧夺天工之妙,遍布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大到政府官员,小到平头百姓。人人活学活用,灵活机动,又似在平常沟通,平平常常生活的沟通交际中。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和交流中,将这些流传下来的谚语变成口头禅的形式,适用于民间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一来感恩老祖先创造了汉字组成了文字,形成了语言艺术;二来天长日久生活经验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口语。深刻劲道。经典精辟。泛泛之语,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走入百姓人家。“三五天”的说法,似乎很有历史了。在地方传统记载中,其实就是三天,加上五天的意思。明眼人一听,不用多问,那八九不离十,就是八天到十天左右的时间了。你该准备就可以准备一下,该出差就要做准备,安排行程。托人办事,亦是如此。三天是酝酿期,五天是启动运作期,到八天十天的头上,基本上就看到希望了。古代人多精明,对于三五天,也有定期,就是三天到五天。其实就是一个虚数的存在。问这件工作啥时候可以完工,答曰:三五天吧。这在时间上是一个大概的期限,而不是定在某年某月某日。从时间节点上,如果不是有意的搪塞,就是估计的不太确切的量词。如果在行军打仗,拿下某某高地的话,前方指挥官说三五天,恐怕是要贻误战机的。如此不确定战情的指挥官,估计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将领,终将有一天,弟兄们也会跟着全军覆没的。行军打仗,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必是丁是丁卯是卯,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过去人们的思维概念里,实实在在,有一说一,可靠让人放心。吃萝卜吃小头。问路问老头。例如人们问路,说三五里,说不定十里还要多的路程。这是因为人们对距离的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丈量。泛泛之语,不可当真;有问有答,不失礼节。譬如说登山,上山的人问下山的人,距离山顶还有多远?下山的人会说,快了,再走五里就到了。上山的人满怀喜悦之情,加快了爬山的进度,本来以为可以看到希望了,谁知道走了十里,还没有爬到山顶。上山的人永远不明白,下山的人领落山顶风景的心情。而上山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下山人爬山时和你一样的,迫切登上山顶的心情。如果外出游玩,说三五天,大概就是三天到四天左右,因为外出游玩,随着活动量加大,会出现体力不支等问题,可提前返程,多多休息。如果是拘留三五天,那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属于行政拘留处罚的性质。以日计算,不是以小时计量的。三五天,是什么概念?三天还是五天?还是三天加五天?三天乘以五天,即使最大化只能按乘法计算了。从古到今,人们似乎都在用这样的语言,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最起码有个时间节点,给出了日期的范围。人们流于口头的“过几天”“一两天”“得几天”“这几天”“一半天”“三两天”,正常的人,一定会认为过几天,就是三天五天,但真正过了三天或五天,那就出现环节上的毛病了。因为对方匆匆忙忙随口一句“过几天”,其实就是不确定了。如果说“一两天”“得几天”“这几天”“三两天”,最多不能超过三天,超出三天,就是满嘴跑火车不计后果了。如果是借钱或是催款,都好像这话已经不靠谱了,变着法儿在推延或拖延时间。大于等于三天,似乎还算有戏。这要看心情爽不爽,手头是否宽裕,从感觉上来分析,这些概词套话,一般都是敷衍的比重要大一些。这是社会飞速发展当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十数八天”和“十天八天”一样,无非是换一种手法来说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含糊其辞的说法,这也是个概词,不确定的词汇。也许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鼓舞,看到一丝曙光。写到此处,不得不佩服中国的文化艺术。真是还想感谢老祖先的聪明和智慧,一下子造了这么多的脍炙人口的词语,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更不知道究竟是多少天,你就慢慢研究去吧。按照中原文化特点,十数八天,十天也对,八天也不错。仔细推敲一下,应该在十天之内,八天之外的范围里,一般不会超过十天。如果时间一长,超出了范围,不是事情有变就是另有苦衷。人们事情繁忙,就会忘记这些当初的诺言,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戏言谎言。但是,人们大脑会有记忆,健忘板上存有回忆,逐渐的失去了民心,丢掉了最初的信任。还有请客吃饭,朋友之间互相寒暄,倒是很热情。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客套一番,紧紧握手。情真意切,心情激昂。一方邀请另一方,另一方如果不允意,就会搪塞对方。诸如:“过几天”“ 有空的”“找个时间咱们聚聚”“改天吧”。等等等等,都是客套话,也是谦辞推拖的意思,也是不诚恳不真诚的表现。改天吧,一听到说这话,不要多问了。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基本上是不靠谱的。也是不可信的。如果在交往中有人说这些话,您千万别信,别被人忽悠了。因为这个改天,单字来分析,就是今天肯定是不行,改到以后了。至于是哪一天,恐怕连他自己也未必知晓。三年是他,五年还是他。多少年后,不知道有多少个改天呢?仰或是当事者情绪不佳,不愿意应酬之意。凡此种种,这就是博大精深的古老的文化精髓。老祖先还有一句话是“择日不如撞日”,还是选择当下最好,一定会让对方陷入尴尬之地。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明智的,特别是聪明的人类,对方随口一说,自然就不会当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会说一些尴尬的话。无非心里都明白,心照不宣罢了。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古有文房四宝,今有笔墨纸砚。本土文化和先进的科技有兼容的效果,也有排斥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不断提高,两个文明建设和人文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少的人,会使用那些所谓的言辞,来应付对方或是朋友。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文字技巧显然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更进一步的与时俱进,集思广益,开诚布公的开展各项人文工作。传统文化,涌进历史长廊,本土文化,源远流长。以坦诚之心,交往四海宾朋,乃是为人处世之道。留一份清新,留一点余地,似乎不为过错。很多朋友都喜欢和实在人打交道。实实在在,简简单单。为人老实诚恳,为人忠厚善良,是值得依靠和重托的人。这是从心底的骨子里,感觉出来的一份纯真和厚道,那份深情,却是一辈子最难得最赤诚的善念慧根。人生事百态,生活多感悟。一句口头禅,引得醉且憾。人际好交往,真诚觉自然。语出大中原,传承四方圆。今日有描述,沉思增笑谈。
个人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余营人。曾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报道,纪实文学,家乡史记为主。始终热爱家乡,感恩父母,挖掘村史,铭记家史,砥砺前行,牢记使命。用敬畏之心,敬重语言文学,用文字诉说生活,用善心真情,描绘原本的生活。倾力挖掘民间原汁原味的素材,书写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热情赞美讴歌人民发展福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多次在河北一家大型企业,内部报刊上发表作品,特约通讯员。有多篇作品发表于《作家》《当代文艺家》《涅阳文学》《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特刊专栏上《岁月情深》已经完稿,编审当中。《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上部已近截稿。《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中部正进行中。作者往期文章回顾:
【涅阳文学】余修生:女儿情怀
【涅阳文学】余修生:我的老家大余
总 编:孙宗信曹向辉副 主 编:李华凌 张瑞敏执行主编:裴雪杰小 微审 核:周鹏桢 曹向辉编 委:陈志国 李信昌牛永华 杨朝惠 王东照 郭成志 李浩雨涅阳三水 徐志果 马龙珠来稿要求: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投稿信箱:279169517@qq.com 微信号:lanxinhi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