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乔思竺:忆郝祥旺老师

忆郝祥旺老师
几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冷不丁听到郝祥旺老师去世的消息,心中一阵痛惜,也总怀着一种天真的想法:也许这只是以讹传讹的不实之词吧,毕竟这些年,风传之事多是被证伪的。现在,见到高中群里有同学写出纪念文字,不幸的消息还是被凿实了,封藏在心中的痛惜又生发出来,敲成文字,算是对那个尘封在心中很久的记忆的一次掸拭。
进入怀宁中学高中学习,确实是人生一次难忘的记忆。告别庭院四角的天空,呼吸到城镇钢筋混凝土混杂着汽车尾气的工业味道。能置身乡亲们口耳相传刮目相视赞誉有加的怀宁中学,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更显著的感受是老师们的“水平档次”很高,“肚里有墨水”,其中就有教我高一语文的郝祥旺老师。
非常惭愧的是,高中的很多课程,现在早已被经世庸碌锈蚀殆尽了,但对郝老师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记得郝老师初次出场讲课,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有才气不修边幅的大哥哥形象,很年轻,毫无老学究气息,衣着朴素,头发乱蓬蓬的不常打理,但上起课,很有激情,极具感染力。上了他几节课,这种感觉越来越浓,我暗想,也许“风流才子,不羁文人”就是“文思敏捷、才气横溢”的郝老师的形象写照吧。等到他教我们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篇章时,那沉浸其中、深情隽永的诵读,旁征博引、见解独到的分析,无不引导着我身临荷塘其境、身同月色感受。毕业后,我多次徘徊在清华大学的荷塘或月色下,脑畔浮想的总是郝老师在讲台上迈着方步走来踱去低头沉吟深情诵读《荷塘月色》的情形。这就应是师者风范吧,讲台上的传道授业,留给满教室的是一辈子的言传教化!
作为理科生,我的语文(尤其是作文)实在“不咋地”,时至今日,能敢于码字,想来也有郝老师的一份师德的。高一时,也许是郝老师为像我这样的作文“难产户”着急,想催生出同学们敢于“写交作文”的勇气,郝老师给我们朗读他自己大学写的日记。记得其中一篇是写他大学和同寝室的七兄弟间的同学友谊,写的非常生动传神,意趣横生。郝老师朗读时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一是让我粗线条地了解到了大学的校园生活,课堂上的我马上对大学的生活顿生向往,也对之有了现实的触摸感。二是范文教给了我们写作的架构布局、基本手法、题材取舍等写作技巧,并给出了鲜活的示范。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品味到了一篇来自身边老师的文章,一下子让我的写作感觉有了现实的支撑,拉近了和高不可攀的佳作妙文间的距离。上了郝老师的课后,我逐渐消解了对“写作文”的重重惧怕感。记得郝老师在读完他的范文后,自谦地说“希望抛砖引玉”,寄语我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平常言语,殷殷叮嘱,低调感人,足以春风化雨,催人奋进,给人信心。在“写作文”的征程上,紧跟语文老师的步调临摹套练比搜肠刮肚“矫情造作”要容易的多,这就是郝老师教学实例对我的影响,一方面反映出他对自己文学功底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他赤子情怀开诚布公开展教学的生动实践!
关于郝老师另一较为深刻的记忆片段是他讲授朱自清《背影》时的声情并茂的课堂风采。讲到朱自清看见父亲“走到月台、穿过铁路、跳下又爬上”等情节时,郝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着,感情充沛,陶醉其中,同时挥舞着手,情为文引,身随情动,完全像是在舞台的表演和配音,营造出极富动感和美感的场景,深深地感染、吸引着每一位学子。可谓彩笔经纶饰讲台,腹有诗书气自华,曾经教室指点事,不负平生挥斥才。
总的忆来,我和郝老师的交流不是很多,基本上课余没有接触,主要源于我自认为自己不是块“写作的料”。一年的师生时光,我较为胆怯,不敢去问才气逼人的郝老师任何问题,唯师唯敬。但现在想来,润物细无声,郝老师还是真诚地将真才实学毫无保留地留在了讲台,潜移默化、或多或少地装饰了众多学员们的青春人生。桃李芬芳,功归园丁,我就是沐浴在众多亦师亦友散发出的芬芳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一员。近日再次听闻并证实了郝老师离世的消息,在回忆中扫捧出一些旧时识见,权当祭奠郝老师的一份迟到的“作文作业”……
当年讲台释意气,天妒英才未可知。自是世情多舛变,已留师恩长忆思。郝老师,好老师,安息。
责编:丁松 排版:丁智群
作者简介  乔思竺,业余码字,自砥自砺,自娱自乐,为情感拍照,留存于记忆,消遣岁月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