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食

卢氏文苑 | 侯咏红:【饮食文化】我的爆米花情结

喜欢“卢氏文苑”点击蓝字关注

文 / 侯咏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人在美食面前是没有节操可言的,我也不例外,尤其对两种食物情有独钟,一是瓜子、二是爆米花(我老家人称其为玉谷花)。我曾对同事戏言:一看见玉谷花和瓜子就忍不住要吃,一吃就停不下来。瓜子先暂且不提,今天就单说说这个玉谷花吧。

七十年代的农村,除了充饥的馍饭几乎没有副食,更别说零食了。幸运的是,我的老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山村,出产玉谷(玉米),有一种用玉谷爆炒制作而成的玉谷花格外好吃。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玉谷花就是那时最好吃的美味零食。

我的家乡是位于豫西秦巴山区、伏牛山腹地的一个山城小县,这里共享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南山属长江流域,植被较好、空气湿润,多为石山,土地贫瘠。北山则为黄河流域,耕地富足。我就是从小喝黄河水长大的北山娃。那时的土地不像现在这么值钱,除了队下分的自留地,到处都是荒坡,勤劳的父辈们把沟沟岭岭、坎坎坡坡的荒地开垦成农田,春播小麦、夏种谷豆,到了秋天,收成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院子边、房檐前都挂满了大串大串的玉谷串子,丰收的景象煞是喜人。看着这金灿灿的串串玉谷,大人小孩都发自内心的欢喜。父辈们欢喜的是晒干后盼着好行情能卖个高价钱,孩子们高兴的则是到了冬天就有玉谷花吃了。我就是那孩子们中的之一,总是盼着秋天快快过去,冬天早日来临。

入冬后,农村基本就进入了赋闲时节,一些精明能干、有经济头脑的庄稼汉就闲不住了,开始走村串巷,趁着农闲到各村做炒玉谷花生意。那时,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村里炒玉谷花。但炒玉谷花是个手艺活,同样的工艺,炒出来的味道却不尽相同。手艺好的人炒出的玉谷花奇香无比,那种香味有穿越时空的功效,能飘到校园飘进教室飘入我的心里,时不时地刺激一下我敏感的味蕾,让我无法专心听课。

那个时候,学习任务不重,冬天下午两点钟上课,一般两节课,大约四点左右就放学了。放学后,若遇上手艺好的师傅来村里炒玉谷花,我和同学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摊子前查看家里是否已经来人,如果还没有人来,就赶紧回家拿玉谷去排队,满足因食品匮乏而对玉谷花产生的味觉渴望。

本图由莫书海提供

炒玉谷花还是个细致活,对火候、时间、气压把控的要求相当严格。当师傅娴熟地取适量玉谷放入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一锅香喷喷的玉谷花便开始在锅内酝酿了。待到气压表显示锅内压强升到4-5个大气压时,即可出锅。其实玉谷在锅内时是不会爆开的,随着锅内气压与外界压强差变大,出锅时玉谷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才会瞬时爆开成花的。

一锅玉谷花从装玉谷入锅、经过受热翻炒再到炒熟爆花,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手艺好点的师傅爆出来的玉谷花又香又脆,花朵饱满、花瓣均匀、色泽或金黄或雪白,手艺不过关的师傅炒出来的玉谷花要么有焦糊味,要么花不开,要么颜色发黑。因此,一锅上乘的玉谷花不但要求爆花师傅手艺过关,还得要求添柴烧火的人有一定的常识。

本图由作者提供

炒玉谷花还有一个关键工序,那就是压篓子。玉谷出锅时师傅会准备一个竹编篓子,口直接对着爆花锅,需要有一个人坐在篓子上压住,使篓子原地不动,锅内的玉谷爆花后就可以直接进篓了。若压篓子人没压好,让篓子因气压冲击跑偏了或者翻了,那么这锅玉谷花就会如天女散花般遍撒一地,难以收拾。遇上胆大的,一屁股坐在篓子上,任凭爆炸声响也泰然自若,不为所动;胆小或坐姿不过关的,就另当别论了,不仅会使玉谷花撒的满场都是,还会把自已弄个仰八叉,便会惹来好一阵哄堂大笑。

玉谷花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那时,邻里之间亲密无间、热情真诚,既便是在物质不富足的六七十年代,一锅玉米出锅后,不管是谁家的,主家都会将炒熟的玉谷花挨个散给场上的每一个人分享。分享的不仅仅是酥脆香甜的玉谷花,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那种味道历久弥新,至今难忘。

玉谷花若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水份子融合后变绵变软,吃起来就不那么酥脆爽口了,因此,玉谷花的储存也是有讲究的。每次炒完玉谷花后,母亲先用一个透气性好的竹篮子把热玉谷花盛上,放上半个来钟头,待凉得差不多时,再用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子装起来,用绳子把口捆扎好,使里边呈密闭状态,这样存放的玉谷花啥时候吃都会保持出锅时的酥脆和香甜味道。知道我们喜欢这个,小时候母亲总是炒好几锅存放起来,能吃整整一个冬天。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在省会郑州求学那几年,每每过完寒假上学临走时,母亲都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大袋子玉谷花,让我带给外地城市的同学尝鲜。记得有一次,我和邻床许昌姑娘小兵同学晚上在宿舍吃玉谷花,一直吃到熄灯还不尽兴,熄灯后钻到被窝继续吃,把花吃完开始吃渣,渣吃完竟然连薄如蝉翼的玉谷皮也塞进嘴里咀嚼,那种满口清香至今似乎还在。那年,县政府组织到许昌培训,我和小兵同学久别重逢谈起往事,她还对我们的玉谷花念念不忘,谈及那次吃玉谷花都忍俊不禁。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面上出现了奶香爆米花,材质虽然也是玉谷,但吃起来却没有那种童年的味道。因此,每年冬天,父亲仍旧会到处找寻传统的炒玉谷花人,遇上了便会炒一大袋子专程从老家给我送来,每每吃起,依旧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本图由作者提供

近些年,我们县城有个习惯,每到腊月,传统炒玉谷人便从老家来到城里摆摊炒玉谷花,十块钱一大袋、五块钱一小袋,入口即化,甚是好吃,吃一颗还想再吃一把,直到把所有的全部吃完才肯罢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米不再是农村人饭桌上的奢侈品。炒玉谷花的生意人也拓宽了思路,把米装入爆米花的锅里用同样的工艺炒着吃,但,我还是对玉谷花从一而终。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打响,那几处炒玉谷花的临时摊点已被取缔,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也渐渐地飘散消失,那种没有火药味的爆炮声也已销声匿迹。我常常想,如果可以改良,炉灶内不再烧柴或者煤,也能用气或者电加热,那么是不是就可两全其美。

如今,冬月已至,不知那种香甜的味道是否还会于腊月如期而至?

编者推荐:

一缸缸玉米装进像葫芦一样的黑铁罐里,密封,然后架在火上一边旋转一边烘烤,轰隆隆的风箱、肥胖的竹笼把内心的喜悦一点点填充,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爆出一朵朵白花,咧着嘴儿微笑……

关于吃玉谷花,不得不提那个黑不溜秋的铁罐(老式爆米花机)子,可以说它陪伴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整个童年,也是童年里最甜蜜的记忆。在那个耕地匮乏、口多食寡的年代,似乎每天缠绕在大人孩子心头上的便是:“怎么吃、吃什么”——这件不大不小的事上。于是就像本文开篇所言,面对情有独钟的美食,普通人通常没有多少节操。文里,作者从对爆米花的思念到对童年时光的遐想,从爆米花的形成到储存方法一一做了详实而生动的描写,把父母手心里的爱,从有形的玉谷花提升到无限的博爱,从而显现出,那个年代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人与人之间却质朴而温暖。

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什么东西都能吃到,但还是抵挡不住传统地道风味的诱惑,玉谷花的香甜好似舌尖上褪不去的味蕾,那是心底里无可替代的甜蜜,更是时光中藏不住的幸福。请大家在《我的爆米花情结》里,带着作者的愿景,透过作者的舌尖,氤氲在冬日的烟火里,品味童年乐事。(欣燕)

作者简介:

侯咏红,网名紫云幽兰,卢氏黑马渠人,现供职于卢氏县交通运输局。喜欢音乐、热爱生活、钟情于文学。工作之余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琐碎;喜欢用镜头将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把碎片化的生活串联成诗行。相信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往期链接】

●送寒衣 | 侯咏红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邦 宋海峰 李宏文 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和

文苑主编:卢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瑞 张欣燕 程向楠 邹楠

本期编辑:知和

本期校审:张欣燕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特别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文苑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广告热线:

cxn294010980

lsm1685786966

(欢迎加微信详谈)

关注卢氏文苑

点击“留言”

留下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