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推语】:一个村名能以一种民间艺术来命名,足见这个村子文化底蕴之深厚。杜店社火在卢氏名气很大,平垛艺术更是无可逾越,特别是它独具特色的斯牙子官、地唠子更为其它社火团队所无。你要不了解,请看作者的娓娓讲述。
杜店本为垛店,源于古代村民因出垛久负盛名而得名。
随着岁月变迁,不知从何时起,垛店被谐音为杜店。
社火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游艺活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但杜店村民对社火却有着更深的情感和更执着的追求。多少年来,每逢农历春节、元宵节,村里各社火组竞相献艺、各展其能,村民扶老携幼、举家出动,欢声笑语、乐在其中。杜店社火以其种类多、规模大,集器乐、表演、舞蹈、杂技为一体的特点,在卢氏周边市县盛名远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统节目有社火鼓曲、狮子舞、斯牙子官、踩高跷、扭秧歌、竹马旱船、平垛、地唠子等近十种。
以前,杜店社火队在正式表演前半天,会有多名演员和十匹全身 披挂的骏马组成马队,化装成袍子队到各村巡传。当天下午2点左右开场,正式开演时一人执帅旗前出,数十人举各色旗帜紧随其后,器乐同奏、铳炮齐发,一时间彩旗迎风招展,锣鼓声声震天,气势壮观、热闹非凡。
表演的程序一般先狮子舞:只见一对或几对狮子张牙舞爪,时而 起舞,时而摆尾、挠痒、打滚、跳跃,大狮子动作有力,小狮子憨态可掬,扮相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也是节日里最喜庆的事。接下来是斯牙子官(土话就是贪官、昏官、坏官):用一根10米长的粗木杆,将其后半段架在车轮上,杆梢头坐一个化装成县令模样的丑角演员,杆后头由两个演员掌握,像压跷跷板一样,一会儿升到半空,一会儿坠到地上,左右也能来回摇动,远远地就能看见,那上下忽悠的丑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表演的主要用意就是让这些个坏官丑态百出,表达群众对他们的切齿痛恨和嘲笑讽刺,这也是群众百看不厌的传统节目。高跷队、秧歌队、旱船这些都跟在后边,表演者扮成唐僧师徒、刘海砍樵等各类戏剧人物,手持道具,且歌且舞。接下来是最惊奇、最出彩的平垛,又称芯子,有的地方叫做背台:均由4至8岁的儿童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固定在平垛上,表演《三打白骨精》,就让一个小男孩化装成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凌空劈来,一女孩化装成白骨精手持双剑匆忙招架,形象十分逼真,外面看起来两个人都悬在半空,身边空无一物,非常惊险,其实都是靠铁杆支撑固定,外面用演员戏服遮住。平垛艺术造型构思奇巧、颇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民间智慧,初见的人惊讶不已,难解其中奥妙,许多观众也常常尾随观赏,力求弄个明白。平垛有固定的,也有上下起落、左右旋转的,每个平垛少则两人,多则六七人,是非常见功夫的表演节目。最后出场的是地唠子:这也是社火活动最热闹、最欢乐的压轴节目,以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丑恶现象,被誉为“活的漫画”。
杜店社火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均取材于基层农村,因其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内容雅俗共赏、积淀深厚,绵延流传至今。
杜店社火深受本村群众喜爱,大家自觉参与,不计任何报酬,都以参与为荣。只要村里决定闹社火,全村很快就会出现爷教孙学、夫帮妻练、母女同台、全家齐上的热闹场景。特别是哪家孩子能选上平垛,一家人都为之高兴,看作是莫大的荣耀,全家人都抓紧时间购置或租借戏服道具,请有经验的老前辈教授技巧,忙得不亦乐乎。不参加表演的村民自觉到各节目场地去帮忙,自愿拿出自家的桌椅、戏服等充当道具。大部分农户都要捐款、捐物,倾力相助。
十数年来,杜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火表演农民艺术家,他们不断创新表演形式,丰富节目内容,使社火这个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如用摩托车代替马匹开道,平垛也改为拖拉机拉行,还增加了录音机、现代电器为节目配歌曲、解说、笑话等,更增强了社火的艺术感染力 和宣传效果。
2000年的元宵灯节是卢氏县数十年来规模空前的民间艺术大汇演,杜店社火表演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杜店社火表演水平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杜店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历史文化名村。
本期责编:李桂田 摄影:晨箫
作者简介
?祝庆贺,男,1962生,1980年参军,在新疆翻越过天山,登上过喀拉昆仑山,走遍了南疆所有边防哨卡。转业后先在县委办工作,后调县烟办,目前已退居二线。闲时喜舞文弄墨,不求发表,但求充实。
主办:卢氏县作家协会
总编:董彦礼
主编:韦玉红
责任编辑
小说:马成军 丁海涛 米 玊
散文:方晓荷 李桂田
诗歌:赵建军 张彩虹
投稿邮箱:lszjxh@126.com 首次投稿时请附百字个人简介、联系电话及近期照片一张。温馨提示: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卢氏部落。投稿时请在标题后括弧注明来稿体裁,以便编辑准确选稿。本平台推出的稿件均受原创保护,在推出后如得到更大平台推送,请及时通过文后留言联系小编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