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苏南京杭运河的金牛大桥上向北眺望,一座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江南古镇隐约在如轻纱一般的晨雾里,就如同一幅朦胧的淡墨画。桥下春水微漾,这条已经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古运河像一位健实的母亲驮着古镇从春秋的时空,穿过秦汉历史的风云,越过隋唐盛世的江山,挣脱明清朝代的桎梏,一路奔向现代文明。这就是常州西部重镇——奔牛!过去江南的大米、丝绸、茶叶等通过这里运往京城,北方的君主从运河坐船经过这里到南方来巡视,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伐运送军需,下令开挖邗沟,将长江与淮河连通起来,又在常州西北部拓浚、疏通了直达长江的孟河,至公元前482年在中原黄池大会诸侯,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终成春秋一霸。后因江南运河奔牛上游的丹阳一带地势高仰与下游的太湖平原的水位落差较大,齐梁时遂筑堰泄水以便船只通行。至隋时,南北运河贯通,奔牛正好处于江南运河与孟河的节点上,得舟楫之便,水运十分发达,成为“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漕运中心。清时康熙、乾隆二帝从水路巡幸江南每次途经这里都要上岸暂歇,或接见乡贤士绅,或赋诗题词,留下了很多人文佳话。
太阳升起,雾气散尽,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现出了真容。奔牛古镇呈“L”形,沿京杭运河北侧一字排开,再向北延绵于孟河两岸。孟河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最后注入京杭大运河。在古镇东街的孟河出口处有一座精致的石桥,像一位沧桑的老者端坐在河上俯视奔牛的历史在脚下涓涓流淌。这座名叫万缘桥的拱桥始建于宋代,桥面东西各有台阶30级,桥顶南北两侧各设一长约3米的石靠椅,可坐可躺。只见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石椅上一边看着过往的行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什么。民居傍河而建,沿河的一侧安装了一排木质的花窗。伴随窗轴吱吱呀呀声起,从花窗里露出一张清秀的粉面,用吴侬软语喊叫爷爷回家吃早饭,声音如同莺歌一般。老人浑厚的答声跌落到桥下,很快传来多重慵懒的回音。
民居楼下就是河水,石埠的台阶从楼下一级级探出来。石埠一侧长着一棵歪脖子柳树,柳枝倒挂与河水耳鬓厮磨,浣洗的女人从岸上下来需要拨开柳条,不时整理被撩乱的头发。水灵而丰腴的水乡女子在埠头上浣洗累了,站起来伸伸懒腰,掠掠额头上的刘海,一双如水的眸子顾盼神飞。离她只几米远的木船上升起了一缕白白的水汽,这是船家午饭前的节奏。水汽穿过桥洞飘向两岸,氤氲馋人的菜香。一位彪形大汉端着碗从舱里走出来,蹲在船头一边扒拉饭菜一边与浣洗女人搭讪。这位来自北方的汉子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她,最后眼神像钉子似的扎在她那浑圆的臀上。女人见状本能地拉了拉上衣的下摆,赧然一笑,旋即端起衣盆上岸了。男人心有不甘,大声道:“大妹子,别走呀,陪哥再聊一会嘛!”洪亮的声音惊得附近觅食的水鸟“唆唆”地都飞走了。
在奔牛古镇,像浣洗女一样美丽的妇人随处可见,她们美丽、温婉、多情。她们披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迎着春风如凌波仙子在石板道上缓步而行。她们挺着酥胸,翘着圆臀,与弧度向内伸展的柔腰组成曲线柔和、玲珑有致的体态。她们当中最美莫过于陈圆圆。明末时本地一普通货郎生下的娇娃,引得数位乱世枭雄竞折腰。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小字圆圆。据说圆圆被姨夫收养,才从其陈姓,后被卖到苏州梨园。她学艺初成登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每一场演出都唱腔婉转,“观者为之魂断”。后来陈圆圆辗转到京城,遭逢天下大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关迎清兵,致使中华蒙尘近三百年。历史自有其必然规律,将皇朝崩溃的罪名安在一位弱女子身上,不过是那些手握大权的男人们无心领过罢了。乾隆帝就深知此理,他并不计较陈圆圆是康熙朝的钦犯,于1751年那次南巡驻跸奔牛时曾御笔题词,其中有“风水宝地,金牛神女”一句。金牛即奔牛;神女者,圆圆也!晚清常州名士、诗人钱名山曾作《摸鱼儿》词赞圆圆曰:“君知否?乡里风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红妆一代关兴废,曾入梅村乐府。”
漫步在奔牛的老街,如同在阡陌上行走,越往里走越是安静。所谓“街”是因为在窄长的巷子两边均有店铺。店铺里生意清淡,店家伏在柜台上午寐。偶尔走进一个购物的小子,店家乐颠颠地又是招呼又是询问,热情简直如同接待上宾,将商品递到孩子手上,看着他走出店门,又紧追一句:“别忘了问你父亲好啊!”这里的街很瘦小,挑一副馄饨担子想换个肩都觉得难。巷子里随处可见晒衣裳把竹竿搭在对面人家的窗台上,花花绿绿的衣服被春风吹荡像飘扬的万国旗。走在街上很容易被刚晾出来的衣裳的滴水淋着,水滴从颈根流向脊柱有一种凉丝丝、麻酥酥的感觉。这时行人不得不昂着头走,还得不住地朝上看,见到滴水就猛地向前一跳方可避开。忽然,从一家店铺里传来一阵不算大的吆喝声,闻着店铺飘来油煎臭豆腐的味儿,走进去哪怕一块不买,也能感受到店家满面春风的热情。走到巷尾见一烧饼铺子,一位师傅正挥汗如雨,徒手把一只只面饼贴在明火的炉膛里。炉光直射上来,在幽暗的屋梁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映照他那古铜色的脸庞。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娴熟的手艺,分明就是欣赏一幅鲁本斯的油画。
在奔牛中街一间很不起眼的民居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进屋藏虑眉间皱,忧人令卿纠”;下联为“出门露齿笑颜开,佛佑解君愁”,显出算命人的自信。然而,人的命运又岂是别人算得了呢?人生就在一条长长的路上走,途中又有很多条支路,它们最后究竟是通向成功还是归于平淡,看似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俗称“命运”的东西在左右着,但更需要个人努力。有些人智商平平,但情商高,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在社会合作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最后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有些人看似聪明、反应敏捷,但眦睚必报。你不为别人考虑,如何知道他们的想法?你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又如何在团队里良好地合作?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友善的人,做一个乐于合作的人,即使人生成就不大,“手中有酒,座中有友;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又何尝不是快乐人生呢?
生活在奔牛是悠闲的。巷道上行人步履轻缓,走过一座宅院,可见一位白发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安坐在藤椅里看报纸,与脚下的猫一起享受午后阳光的惬意。在这里,悠闲不仅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情趣,甚至达到了艺术境界。街巷里的每一张石凳就成了这里人们生活美文里的逗号;甘甜清冽的古井便成了这里悠久历史巨著里的句号;酒肆店招上的灯笼便成了一个个人们释放豪情的感叹号。坐在窗前的女人在含情脉脉地静思;走在河畔的美女摇曳着美学的风姿,她们能从平常日子中活出闲情逸致的韵味。闲适是要有物质保障的,想那陶渊明只在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采菊东篱下,才能“悠然”见南山。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空前释放,在奔牛这个富庶之地,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适时间与空间。毫无疑问,向往怡情、浪漫的人生;追求悠闲、舒适的生活,是许多现代人的时尚,而奔牛人几乎拥有了这一切。
自宋高宗南渡以后,奔牛就成了常州的四大重镇,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元末明初教育家谢子兰、清朝乾隆皇帝、近代民族实业家刘国钧等历史名人都在此留有遗存。这里既有人文“八景”,还有“五渎”水乡风貌。“八景”指“能仁古刹”“陈氏书楼”“高陵乔木”“秀水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张公钓鱼台”和“伯牙桥”,如今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只留下世代相传的唯美想象,有的还驻足在今人的视野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五渎”指流经奔牛境内的五条古河,它们分别是盂渎、直渎、瓜渎、芦渎和琴渎。琴渎又称伯牙渎,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而名扬天下。伯牙渎南枕运河,北入长江,原来河面宽阔,但到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湮塞,特产琴鱼也已绝迹。传说春秋时楚国上大夫、音乐家伯牙访吴时曾在此地临水抚琴,巧遇奔牛樵夫钟子期,两人共论音律,心有灵犀,遂为好友。后因子期早亡,伯牙哭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此情此景让人动容千年。
暮春的晚霞落在运河的水面上,泛起一片片金鳞。在运河北岸的茶楼上,拉一张小方桌,放上几只折椅,与好友品茗长谈,看窗前货船徐徐而过,听运河对岸能仁寺的暮鼓钟声,感受这里的安然与恬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奔牛鲜见饥荒,人民安居乐业。曾有科学研究表明,自然条件对地域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充足的日照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温暖的、安全的。在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农耕文明,在奔牛当地人的性格里悄无声息地滋长出一种温和的性格。元末理学家谢应芳曾有诗记奔牛:“清明雨晴花正开,折花送客金牛台。金牛遗迹不复见,但见野马尘埃去复来。”奔牛历史上就民风优雅,重学尚文,近代更是走出了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校长何嗣昆、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等教育界名人,而奔牛高级中学,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已经成为这座江南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奔牛镇下辖12个行政村、4个社区,几乎每个村都有掌故,每一个社区都有历史遗存。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拥有人口52000余人,人均GDP高达150000元,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镇。这里有“中再生”这样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基地,有“阳光药业”这样的绿色化学合成公司,还有由奔牛机场、京沪高铁、宁沪高速公路、江宜高速、312国道、239省道以及京杭运河奔牛港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多年来奔牛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产业转型、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真抓实干,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度投入环保。展现人们面前的是一条条小河澄澈如镜,返照沿岸的景致,幽静而深远;一排排小巧精致、生态宜居的农舍端坐在麦田的腹地,被“回”字形的生态防护林围在中央;男女老少脸上挂着知足的微笑,爽朗的目光里透着热情与友善……
夜色降临,再次登上金牛大桥,只见运河两岸灯火通明,河面上汽笛声声,货船川流不息。桥下的水,载着历史从远古流来,正载着希冀向未来流去。如今奔牛正沐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春风,疾步在生态文明的大道上。这座人文名镇、商业大镇、生态美镇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